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挖掘自有资源,推出秋冬特色研学课程

       11月16日,海口多个幼儿园组成研学团队在海口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以下简称桂林洋公园)开展秋冬研学之旅,认识各类“名、优、稀、特”果树树种、了解桑蚕知识、手制薏粑……丰富多彩的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着眼于秋韵未消、寒冬未至的时节,桂林洋公园结合秋冬节气特点,挖掘自有研学资源,对已有线路不断优化和调整,开发一批优质秋冬特色研学课程,让研学游四时风光皆不同。

  “小朋友们,这是巧克力布丁果,切开它可以看到黑色的果肉。”走入新果园,眼前奇珍异果茂密生长的景象,让孩子们好奇不已。

  在桂林洋公园里占地323亩的新果园里,嘉宝果、尖蜜拉等从热带区域引种的73个名优稀特热带水果品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目前正是鸡蛋果和巧克力布丁果成熟的季节,园区为此设计了科普、采摘课程。

  “从春天起,树木要经过开花、授粉、坐果等漫长过程,直到秋天,果实才能成熟。”在新果园里,孩子们在果树间穿梭,了解果树从开花到结果的四季之旅,切身体会大自然四时变化之趣。

  秋天不仅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果树嫁接的绝佳时期。园区根据农时,设计了丑石榴果树高压嫁接课程,让孩子们化身“小农人”,体验一把农业的黑科技。

  结束了新果园之旅,孩子们还参与了桑蚕文化课程,围成一圈仔细观察着簸箕里胖乎乎的蚕宝宝啃食桑叶,了解到它们需要经历催青孵化、蜕皮成长、吐丝结茧,才能最终破茧。

  “走进田园里,孩子们能亲身感受四季的变迁,看看花怎么长,果怎么成熟,树怎么种,什么样的果子能被人们食用……这些都是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说起公园里的研学课程设计,桂林洋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定位“自然生态”教育,季节性开发新果园区域的种植资源,针对性设计集科普、采摘、植树以及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研学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自然教育需求。

  “根据新业态需求深度挖掘资源,实现游与学深度结合,才能让园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研学资本。”桂林洋公园事业部运营相关负责人介绍,研学游中,工作人员不只是绘声绘色地讲解动植物知识,而是设计出一整套课程。为了保障课程质量,园区季度性地向学校、旅行机构等广泛收集市场反馈和诉求,针对性开发和设计新研学课程。

  据了解,目前园区正抓紧人员培训,储备农学知识,针对性开发各类自然研学课程,进一步做“专”研学品牌、做“精”研学产品、做“细”管理服务,推进自然研学特色化发展。

中国特有、热带特有、世界特有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着怎样的生态景观?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每一个国家公园,都是中国的符号、世界的珍宝。它们,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如果说海南是中国南海千万年间地质活动凝练出的一座冠冕,那占海南岛面积约1/7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是冠冕上的明珠。 一提到热带雨林,恐怕大家第一反应都是亚马孙。但其实,在中国海南,有一片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不相上下的

“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在这里,五指山、黎母山、霸王岭等山脉纵贯海南岛南北走向,撑起了海南的屋脊;而人们口中“清又清”的万泉河,与南渡江、昌化江一起,铸造了 “海南水塔”。

这里是海南岛的生态制高点。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座动植物联合搭建的“生物多样性王国”,虽然面积还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五,但拥有全国约20%的两栖类、33%的爬行类、38.6%的鸟类和20%的兽类。 这片热带雨林里,海南苏铁、伯乐树、坡垒等国家级的植物珍宝随处可见,雨林磅礴而时刻生发的生命力,更是养育了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孔雀雉等珍贵野生动物。 海南热带雨林惊人的生物多样性,足以撑得起三个词:

中国特有、热带特有、世界特有!

这片中国独有的岛屿型热带雨林宝藏,背后藏着一个个野生生物保护的奇迹故事。比如,世界上最孤独的灵长类物种——

海南长臂猿

海南长臂猿的名字,恐怕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尽管这个名字里的“海南”和“长臂猿”都是人们熟悉的词汇。这种不知名的灵长动物,曾在2002年第19届“国际灵长类大会”上被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灵长类第1位,当然,这可一点都不光荣。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岛上真正的“原住民”;名副其实的国宝,比大熊猫还稀少,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目前仅存的四大类人猿之一。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国有林场的建立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以及人们打猎的传统削减了它们的族群,到上世纪70年代末,它们就只剩下2群、7到9只了。 1999年,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海南长臂猿的命运迎来曙光。人们种下8万余棵果实为长臂猿喜爱的本土植物,搭建绳桥供长臂猿迁移……如今,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到5群35只,它们桀骜雨林的英姿,正在逐渐回归。 去年,海南长臂猿也成为了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吉祥物,并命名为“元宵”。 吉祥物“元宵”的形象由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设计,一公一母两只海南长臂猿组成。母猿名为“元元”,谐音“猿”与“圆”,有圆满和团圆之意。公猿名为“宵宵”,取自消博会首字,寓意消博会将成为国内消费转型升级和消费回流的重要平台,也彰显着海南正致力于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坚定信心。 除了海南长臂猿,在热带雨林中,每一种生灵都是大自然澎湃生命的折射。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是建立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

这些活生生的国家宝藏并不遥远,早已以各种形态进入我们的生活。

国家首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拟入选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

国家林草科普基地是国家特色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野生动植物等林草资源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活动、展示林草科技成果和生态文明实践成就、进行科普作品创作的重要场所。此次公示的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有63家,涉及自然保护地类、教育科研类、场馆场所类等类别。

海南长臂猿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并拥有海南独有的动植物种类及种质基因库,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
自然科普教育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该公园通过社区自然科普宣教、制作科普视频对外宣传、举办系列科普或生态文明讲座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热带雨林科普教育。

本文Hash:0d96fdf5e1c18e19fc7ba25bc4d1db9d8bc969e4

声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