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美食 ​主打一个“海”滋味

        “民以食为天”。吃,不仅是为了果腹与生存,还是生活方式的集中表达,甚至流露出生活智慧。

  “以舟为室,视水如陆,浮生江海”的疍家人,在长久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海上特色的服饰、居屋、饮食、民歌、婚嫁等民俗文化,其生存环境的特殊性,更是决定了疍民的饮食文化与水密切相关的特征。

  “疍家人的宴席——全是鱼”

  疍家以海为伴、以舟为家、以渔为业。《海南疍家人》一书介绍,海南疍家人自秦汉时期从东南沿海迁徙而来,聚居在渔业资源丰富的海湾滩涂,造舟为屋、傍海而居,随鱼虾汛期迁移各处港湾,采珠拾贝、撒网垂钓、耕海谋生。至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疍家人已分布在海南各处港湾,有些会随季节更替,在岛屿东北和东南沿海一带来回迁徙。

  自古浮生江海,自然靠海吃海。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描述了疍民吃水产的习俗——“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据清代《粤中见闻》记载,疍民的饮食也是“常下海捕鱼充食”。疍民以水为生、以鱼虾为食,水环境成为疍民饮食习俗的决定因素。

  “疍家人善于就地取材,特殊的居住环境,简陋的烹饪条件,以及丰富的大海新鲜食材,孕育了独特的疍家菜肴。”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文化站原站长郑石养说,疍家人伴渔而生,主要以鱼虾蟹等海鲜为主要食材,还有一种说法,称“疍家人的宴席——全是鱼”,由此可见,疍家宴席中最重要的主菜之一便是鱼了。

  除了烹饪新鲜的食材,世代生活在海上的疍家人还擅长酿造鱼露、鱼虾酱、鱼虾糟等发酵制品。在郑石养的记忆中,这些食物陪伴着他的成长,“如今鱼虾保存方法很多,在陵水一带,腌制的鱼露、鱼虾酱等并不多见了。”

  此外,过去疍家人还会用鱼货在市场上交换粮食。清代史料笔记《广东新语》中这样描述, “茭塘之地濒海,凡朝虚夕市,贩夫贩妇,各以其所捕海鲜连筐而至。疍家人之所有,则以米易”。

  虽然疍家人的餐食以海鲜为主,但疍家人的饭菜又是纷繁的,“在渔船上,几乎家家都有石磨,闲暇之余,女人们会聚在一起做些特色小吃,糯米团子、疍家糕等等。”陵水新村镇年近七旬的疍家人徐梅彩说。

  疍家餐桌,主打原汁原味

  疍家人常年在海上捕捞作业,一日三餐不离海鲜,烹饪海鲜得心应手。“疍家饮食讲究清淡,很多时候,对食物的烹饪方式并不追求细致,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即可。”郑石养说,疍家人把刚捞上岸的海鱼、海虾洗净煮熟,加些盐、姜,辅以蒜、酱油等,充分保留了大海赋予的天然美味。

  在疍家海鲜美食中,疍家鱼饼(鱼丸)也是不可错过的美食。疍家鱼饼用料必须是新鲜的马鲛鱼肉,进行横切处理洗净后,将鱼骨轻轻剔除,加盐等佐料搅拌打成白里透青的肉胶,再用勺子一个个刮成圆形状,打出来的鱼丸十分新鲜而具有弹性,将其煎至金黄,是很多食客下酒的必备菜肴。

  当鱼遇到米,会是什么样的美味?疍家人在饮食上充分发挥想象,一份美味的“气鼓鱼”粥俘获了无数食客的味蕾,粥珍藏了无数疍家人的记忆。因其味道鲜美,疍家“气鼓鱼”粥还被誉为“天下第一粥”。

  “天下第一粥”的主角便是新鲜大米和“气鼓鱼”。“气鼓鱼生活在海底珊瑚礁石间,全身长满又长又硬的刺,当遇敌时,便把隐藏在皮层下能克敌制胜的刺全部耸鼓起来,以此吓退敌人,便能化险为夷。”陵水疍 家渔排协会会长郭玉光说,因其“气呼呼”的样子十分可爱,当地人称之为“气鼓鱼”。

  看似简单的气鼓鱼粥制作起来却十分复杂,每一道工序都极其细致。“尤其是在烫鱼和剔除鱼刺环节,烫的时间太短则鱼刺无法拨出,若时间过久则容易把鱼皮鱼肉连刺拨出,影响效果。”郭玉光介绍,为了保证鱼肉鲜嫩,需要耐心地用钳子把鱼表皮上形如三菱钉的尖刺一一拔除干净。

  疍家人沿袭着古老的海洋味道,没有繁琐工艺,原汁原味正是这些海上游牧民族的生活滋味。

  婚丧嫁娶等重要时刻也是疍家人饮食习俗荟萃之时。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馆长郑石喜说,例如,猪脚姜是疍家人拿手的一道招牌传统菜肴,是疍家女人坐月子时必不可少的食滋补品。每逢佳节,用生菜叶、糯米、虾仁、鱿鱼干、肉、火腿等制作而成的疍家菜粽也是疍家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小吃。

  疍家人还通过酿制疍家酒和嚼食槟榔来御寒祛湿。

  以食为媒,市场认可疍家美食

  夕阳西下,陵水新村镇新村港在余晖照耀下泛着金色的光芒,400多户疍家渔排靠岸成村,成为当地疍家人生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夜幕低垂,新村港上机动船的马达声响起,一艘艘小船在码头和渔排之间穿梭,疍家渔排的海上餐厅又热闹起来。

  在一家规模较大的渔排上,郭玉光忙着招呼来自天南海北的食客。作为一名“90后”,郭玉光从父辈手中接管了疍家渔排餐厅,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疍家菜,不断探索疍家菜肴的独特风味,并结合现代人的口味进行改良创新,打造出色香味俱全的疍家宴。

  “除了气鼓鱼粥、酸梅鸭、煎鱼饼等传统疍家美食,椰香鱿鱼也深受食客喜爱。”郭玉光说,在疍家人手中,同一种海味,总能做出数种截然不同的美味,爆炒、香煎鱿鱼是疍家人的传统吃法,当鱿鱼与椰香相遇,交织出难以忘怀的独特味道,“我们严格挑选十厘米左右的新鲜小鱿鱼,掏空洗净,用椰蓉填满蒸煮后,鱿鱼的鲜香与椰子的清甜融合,浓而不腻,唇齿留香。”

  郑石喜认为,随着城市化发展,漂泊水上的疍家人逐渐上岸定居,疍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三亚、陵水等地通过举办疍家美食文化节、疍家传统美食集市、疍歌实景专场演出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疍家美食的同时,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疍家风情,助力疍家文化焕发新彩。

尽享好“食”光!一城一味串起海南美味之旅

在海南除了驰名中外的四大名菜鲜香肥美的生猛海鲜一些独特的风味还隐藏在各个市县里让我们一起探寻吧



海口·辣汤饭藏在巷子里的老海口味道

骑楼老街是海口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来到海口的朋友们,十有八九会到百年骑楼老街打卡。

骑楼老街周边最富有特色的,莫过于水巷口里的辣汤饭。一根腊肠,一块煎蛋,一碗辣汤配一碗饭,是辣汤饭的标配。

辣汤里有肥厚鲜嫩猪肚、猪心、猪舌、猪粉肠等,此外还有酸菜和葱花,汤头十分香浓。

胡椒的辣味,可以掩盖住猪杂的腥气,一口辣汤下肚,胡椒微微的辛辣在舌尖跳跃,让整个身体都感觉到温暖,胃口大开。



文昌·糟粕醋酸香鲜辣唤醒沉睡的味蕾


糟粕醋是文昌铺前镇的一种传统小吃。用酒糟发酵生成的醋作为汤料,可加蔬菜、海带、猪杂,海鲜等煮成的。辅以辣椒、糖、味精、蒜末等,味道酸甜带辣,十分开胃。

糟粕醋制作过程快速,各种配料都是事先预备好,吃的时候先将配料在沸水里烫热,然后再将热热的糟粕醋汤底浇上去,一碗美味的糟粕醋便做好了。

糟粕醋不但美味,还有很好的养生美容功效。经常食用糟粕醋,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帮助消化,预防衰老,有着扩张血管,降脂、美容护肤等效果。

琼海·杂粮五谷花样多养生又美味

杂粮美食在老一辈琼海人的记忆中,是儿时小贩走街串巷,摆摊叫卖的一种小吃。清补凉、鸡屎藤、甜薯甩……这些朴实无华的食品对琼海人来说,是家乡的味道。

琼海的杂粮美食,是琼海人在传统粗粮食物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而形成一种地方特色美食,不仅本地人爱不释“口”,许多游客也慕名而来。

杂粮美食是琼海的一张美食名片,银海杂粮街就是这片名片最集中的地方。时至今日,各个店家还在不断丰富杂粮小吃的种类,为食客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

万宁·侨乡风味浓郁东南亚风情让人着迷


万宁有一句出名的俗语,“食在万宁,味在兴隆”,兴隆美食不仅秉承了东南亚的风味,还融合了海南本地的特色,令人垂涎三尺。

作为海南著名的侨乡,兴隆因汇聚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被人称为“小联合国”。归侨们远渡重洋回归祖国,也把五湖四海的美食文化带了回来。

走在兴隆的大街小巷,琳琅满目的东南亚餐厅迎面而来。印尼风味餐厅、马来西亚风味餐厅、越南风味餐厅,咖啡、斑兰糕、咖喱鸡块……各类餐饮门店,精心烹制东南亚特色美食,酸、甜、辣等味道交融,品尝异域美食带来的惊喜。




东方·四更烤乳猪炭火上翻滚的美味飘香诱人


东方四更烤乳猪久负盛名,也是东方市民间举办喜庆活动和招待贵宾不可缺少的特色名菜。

正宗的四更乳猪由四更村民使用独特的饲料和饲养方式进行喂养,20天左右即可出栏,养出来的乳猪体小腰直、皮薄肉瘦。制作一道品质上乘的四更烤乳猪,食材选取、烤制技巧、秘制调料都缺一不可。

细腻的肉质加上慢火炭烤,让猪肉形成了三层不同的口感:嘎嘣脆的猪皮、细腻的油脂,柔软的瘦肉,一口咬下去,猪皮、油脂、瘦肉彼此交融,香气全都绽放在嘴里。



昌江·芒果每一口都是甜蜜的感觉


海南是我国主要的芒果产区,这里芒果品种众多、品质优良。海南岛西部的昌江,更是因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而被称为“芒果之乡”。

昌江干旱少雨,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芒果糖分的累积,且当地农民多沿袭传统耕作方式,很少使用化肥农药,水土等生态环境非常好,因而这里出产的芒果品质优良、香甜可口。

昌江芒果果实椭圆滑润,果皮靓丽,再加上果肉甘醇多汁,深受大家喜爱。

白沙·绿茶陨石坑馈赠原生态好茶

白沙绿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独特的生长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传统制作工艺而独具特色,久负盛名,蜚声中外。

白沙绿茶茶园分布在白沙陨石坑及其周围,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质肥沃,常年雾气缭绕;土壤既含有大地表面和地壳深层的物质,也含有“天外来客”带来的特有物质,造就了白沙绿茶得天独厚的特点。

一开味淡二开吐,三开四开味正浓,五开六开味渐减。白沙绿茶茶汤香气持久,汤色明亮,饮后回甘,独特的口感和特性,为其赢得市场青睐。



澄迈·福山咖啡香醇馥郁“啡”尝不可

福山咖啡产自澄迈福山地区。福山地区所在的纬度正处在世界咖啡种植黄金带上,加上福山的红土壤适宜咖啡生长,福山的农民大都有种植咖啡的习惯,他们以传统手工炒制的咖啡,香味浓郁,色泽纯正,为咖啡之上品,长期以来享誉海内外。

“香醇浓郁,绵柔顺滑;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得天独厚的气候条 件和土壤环境铸就了福山咖啡的品质。


海南美食出岛“破圈” 漂洋过海琼滋味

      秋意渐浓,熙熙攘攘的上海街头,气温降幅明显,火锅迅速成为餐桌“主角”。不同于麻辣火热的四川火锅,也不似肉鲜汤浓的潮汕牛肉火锅,一种来自海南的小众火锅正在成为人们的用餐“新宠”——糟粕醋火锅。

  糟粕醋汤底味道独特,没有冬阴功汤那样浓烈,也没有椰子鸡汤的清甜,除了意料中的酸辣,还有颇为清新但不寡淡的鲜。这样一道来自海南的美味,俘获了一众上海年轻潮人的心。

  不只是糟粕醋火锅,不难发现,近几年,越来越多海南美食的身影出现在各大城市:在北京能吃到正宗的清补凉,到了广州可以嗦一碗海南腌粉,在郑州吃顿海南风味椰子鸡也不是难事……更不用提已经风靡了全世界的海南鸡饭。

  美食作为连接文化记忆与生活状态的载体,越来越多的海南美食正在传递着海南人民对生活、对文化的感知与热爱,并且形成一种文化认同,在各地“破圈”前行。

  A

  有“新晋网红”,也有“老大哥” 海南美食具有吸引力

  糟粕醋是文昌市铺前镇的传统小吃,采用酿酒过程中酒糟发酵产生的酸醋作为汤料,外加蔬菜、海菜、动物内脏、脆骨、贝类等配料,酸香开胃,触动味蕾,让人食欲大发。

  糟粕醋并不是最近才成为火锅界的“黑马”。早在两三年前,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餐饮市场上,就多了很多主打糟粕醋火锅的门店。

  比如在上海火锅热门榜top5里的辞琼·老海南糟粕醋火锅,门店人气旺盛,不少网友表示,“要提前订位,晚一点都要大排长龙了”“来自海南的味道很鲜美,值得再来!”

  如今在大众点评上搜索“糟粕醋火锅”关键词,仅北京就显示有1000多个结果,而小红书上也有3万+篇笔记。大部分糟粕醋火锅门店都是新店开业,搜索页面上显示“新店”的占比颇高。此外,一些原本主打椰子鸡火锅的餐厅,也顺势推出了糟粕醋锅底,组成了颇有海南特色的“糟粕醋+椰子鸡”鸳鸯锅。

  除了糟粕醋火锅线下店,2022年10月,盒马还特地为火锅季推出海南糟粕醋锅底,上线两周就跃居锅底销量第二名。

  盒马火锅锅底负责人赵建建介绍,虽然海南的糟粕醋在全国市场上比较小众,但它口碑极高且与海鲜高度适配,具有和绝大多数食材都能百搭的特性。糟粕醋锅底一经上市,就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黄彩虹是定居于上海的海南姑娘,她发现近几年在上海街头“偶遇”海南美食的机会越来越多,糟粕醋、椰子鸡等后起之秀的海南美食,从当地人的尝鲜之选,逐渐成为聚餐首选。

  “我和同事们也经常到有糟粕醋、椰子鸡的饭店聚餐,希望能有更多海南美食像海南鸡饭、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一样成为美食大品牌,让我们在外的游子,有更多机会吃到家乡味。”黄彩虹说。

  正如黄彩虹所提到的,当人们一提起海南美食,很大概率上首先浮现于脑海的就是海南鸡饭。相比于糟粕醋这个“新晋网红”,海南鸡饭则是走出去的海南美食中的“老大哥”。

  一碗鸡油饭,配上白卤水浸制的白切鸡。这不仅是海南人的日常,也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人的日常。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南人下南洋的浪潮把海南鸡饭带到南洋。历经一个多世纪,鸡饭由海南本地常见饮食,演变为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特色饮食文化,最终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国菜。

  在新加坡,海南鸡饭非常大众化,街边的咖啡店、购物商场的餐馆、菜市场的摊位都可以买到,大多数来新 坡旅游的外国游客,都会点上一份海南鸡饭。

  新加坡三喜海南鸡饭店股东代表何瑞州说,新加坡每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料烹饪鸡肉和米饭的风格。近年来,当地的很多星级酒店也将海南鸡饭列入菜谱,推出更高档的海南鸡饭。

  从海南鸡饭到糟粕醋,从文昌鸡到清补凉,还有海南粉、陵水酸粉、白沙鱼茶……这些已经“走出去”的,或正在“走出去”的海南美食,让全国各地市民游客大饱口福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海南的认识。

  B

  产品改良、预制技术 海南美食出岛有助推器

  “海南人民推荐的清补凉果然名不虚传!”10月15日,江西网友珂珂收到了在线上下单的罐装清补凉,品尝之后,她马上在网上留下了好评。她说:“我虽然从没去过海南,但是我很喜欢椰子味的东西,之前也在网上看到不少博主介绍清补凉,于是就下单试试,确实很好喝!”

  清补凉是海南的经典美食之一,曾让苏轼称赞为“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清补凉多以椰奶、椰子水或糖水为底,再加入红豆、绿豆、薏米、莲子、红枣、芋头等佐料搭配而成。

  由于对食材的新鲜程度要求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清补凉很难“走出去”。即便是在北京、湖南、浙江一些商圈、高校周边,有海南人开设了清补凉店,但清补凉的受众范围仍然非常小,局限于海南和一些两广地区的群众。清补凉还曾被人戏称为“生于海南,困于海南”。

  罐装清补凉早在2015年就开始上市,但彼时的销量、市场反响也并没有多大水花。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都想放弃这个产品了,到了2019年,我突然发现罐装清补凉的销量有所上涨。”印象南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华说,发现罐装清补凉的销量出现转机后,她开始观察消费者的市场选择行为,“大家的健康意识在提升,要吃健康的小吃,轻食的概念也逐渐明朗起来。”

  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个想法,南国食品趁势打出清补凉的健康品牌,改良配方,选用薏米、红豆、西米等食材,用代糖替代蔗糖。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借助直播带货的风潮,罐装清补凉很快大卖,复购率也超过30%,销量连年翻倍。

  “原来的消费者是基于好吃来买罐装清补凉,当我们把清补凉改成了代餐食品后,消费者的人群画像也扩大了。”徐国华表示,海南美食从不缺乏吸引力,在推动其“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制造话题、注入特色,从而扩大品牌影响力。

  和罐装清补凉一样,海南易小满食品有限公司将海南传统米粉制成预包装食品售卖全国。2023年1月,在东方甄选海南专场活动上,易小满2万包速食海南粉一经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海南易小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炎介绍,目前该品牌的速食海南粉每个月的销量在3万到5万包,发往全国各地,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好评。同时,李炎也谈到,速食海南粉的制作供应链比较长,造成了一定的成本流失,现在公司计划在文昌建设自己的生产线,一步步做出产业化、规模化,助推海南美食走得更远。

  速食海南粉、罐装清补凉、椰子鸡预制菜、热带鲜果干……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海南美食有了更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也有了走得越来越远的能力,借助预制菜技术,海南美食出岛也有了助推器。

  C

  标准化发展、产业引导 汇聚海南美食“走出去”的合力

  客观来看,与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兰州牛肉面这些美食品牌相比,大多数的海南美食依然是处在“深闺”。

  椰语堂董事长赵玉明认为,如今餐饮市场发展变化快,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失去主动权。以清补凉为代表的海南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口味独特,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长期以来,海南餐饮业“墙内开花墙内红”。

  “近年来,我们很多致力于将海南美食推广出去的企业家们,以海南名小吃为绝活,打造海南特色饮食,逐步跨过琼州海峡。”赵玉明说,椰语堂近年已在海口、三亚、沈阳、广东、河南、河北等地,开设了多家连锁店,海南特色美食不仅深受消费者欢迎,还创造了过亿元的产值。

  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仁君认为,标准化发展是海南美食“走出去”的重要方向,海南相关品牌可以大力度统一产品标准与服务标准,以“自身特点+标准化”的模式来进行推广,建立统一的产品体系与服务质量,在这方面可以向福建沙县小吃等成熟的地域美食品牌取经。

  李炎则说:“我们不仅制作了海南粉,还推出了抱罗粉、陵水酸粉等海南当地特色美食。我们努力结合线上的销售与线下实体店,双向驱动海南传统米粉市场,打通国内市场,提升海南粉的知名度,将其打造成海南美食文化的标签。”

  不久前,2023首届海南国际热带食材供应链博览会(以下简称海食会)在海口拉开帷幕,4大特色展馆18个展区,为海南特色美食“走出去”以及国内外特色食材“引进来”创造机遇。

  在本届海食会上,海口、三亚、万宁、定安、临高、澄迈等市县携海南本土特色热带食材入驻,文昌鸡、和乐蟹、东山羊、海南鲷、金鲳鱼等众多优质美食汇聚一堂,各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海南美食产业链。

  “我们可以在美食品牌成长初期的时候,政府介入进行产业引导,帮助企业形成产业链、产业配套体系。其次,政府还要做好文化氛围,包装地域品牌,形成相对有规模的企业,给海南美食‘走出去’汇聚更多合力。”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院长李世杰说。

本文Hash:f60934f8e94458834cd942d64983aad2a3f2d35a

声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