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了!上海临港一年社保购房政策仅适用于人才清单单位,且个人需符合一定条件!

临港楼市最近最大的焦点,是刚刚出台的外地户籍临港一年社保可购一套房的重磅政策。

光从政策条文的表述,我们刚开始不能确定此条政策的对象范围:是只要在临港交社保即可,还是必须是人才(国家对人家有个定义标准,临港目前有9万人才),还是必须是在公示的人才住房政策单位清单内(2021年8月公示1170家)的企业员工?

我们向临港有关部门求证,得到了确定的答复:

该政策适用对象:单位需要是人才住房政策单位清单内,且个人需要符合一定条件。

事实上,这个适用范围就是3.1人才的要求。

临港差异化的购房政策及后续优化调整均在此框架之内:单位在清单内(或特殊贡献单位),个人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学历、职称、职业资格、社保基数或特殊贡献人才,5选1)。

如果不同时满足以上单位与个人条件,就必须按照上海市统一的规则来。

这或许是当下3.1购房者远低于想象的原因之一。

本次新的调整,外地户籍一年临港社保可购房的政策,依然限定在人才住房政策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个人,可能不会马上爆炸性地释放购房需求出来。但这个政策对于接下来临港吸引新的人才,增添了重大筹码。可以预判,接下来3.1人才的增速将迎来拐点,走上快车道!

具体能快到什么程度,还是看产业导入提供的工作岗位,及其他配套政策。

让我们回顾一下临港差异化人才购房政策从首次出台到不断调整的历程。

01

2019年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50条,首次提出临港差异化购房政策。

(三十五)定向微调新片区住房限购政策。按照区域发展和产业导向,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可购买新片区普通商品房一套。缩短非本市户籍人才在新片区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金的年限,将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整为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

(三十六)调整商品住房选房购房制度。符合购房条件、在新片区稳定就业且稳定居住的常住人口,可在新片区优先选房购房。

02

2019年11月,临港管委会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适用范围及操作口径》,对上述三十五、三十六两条政策是适用对象与认定流程进行了细化。

定向微调政策适用对象

新片区管委会认定符合以下单位条件之一且满足以下个人条件之一,同时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创业人才需提供股东证明和公司章程等),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的人才为满足本次住房定向微调政策的人才。

单位条件:

1、符合新片区产业发展导向,且工商注册地、生产经营地和税收户管地均在新片区的企业;

2、新片区重点支持引进或为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机构。

符合上述条件的单位实行清单管理,并定期更新。

个人条件:

1、具有全日 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

2、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3、取得国家三级职业资格(高级工)及以上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工种与证书相符,且符合单位主导产业或行业;

4、最近3年内累计24个月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等于本市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人才;

5、由用人单位提出并经管委会审核认定,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或为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其他人才。

选房购房制度适用对象

新片区优先选房购房制度适用对象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满足上面个人条件之一,同时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并与符合2.1条件的用人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创业人才需提供股东证明和公司章程等),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具有新片区购房资格的人才。

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并与符合上面单位条件的用人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具有本市购房资格的常住人口。

新建商品住房项目房源采取统一认筹、分批摇号选房。

认定流程

单位清单:新片区管委会根据区域发展和产业导向,每年制定单位准入清单。

认定方式:符合条件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稳定就业条款,凭单位出具的同意购房意见书和劳动合同、本人承诺书,由新片区管委会出具购房资格确认函作为购房依据。

其余操作流程按现行上海市商品住房政策执行。

03

2019年12月,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单位准入清单公布,共530家单位

04

2021年8月,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单位准入清单更新公布,共1170家单位

05

2022年4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组织对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操作口径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定文件调整

将原《购房资格确认函》调整为《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认定函》,有效期由原6个月调整为12个月。

二、重点支持单位清单

根据临港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导向及城市功能发展需求,经综合评定,形成了《2022年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重点支持单位清单》(以下简称“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清单”)。《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清单》将按需组织更新并公示。

2022年重点支持单位中工作的人才,“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可缩短为3个月或6个月,具体情况见附件一。

其余条件仍参照《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适用范围及操作口径》执行。

人才住房政策重点支持单位(3个月)共计195家

人才住房政策重点支持单位(6个月)共计29家

06

2022年8月,上海市政府印发《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23条

(二十)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优化人才购房条件,在临港新片区工作的非本市户籍人才缴纳个税或社保满1年及以上,在临港新片区限购1套住房,所购住房自合同网签备案满7年后可转让。(责任单位:市房屋管理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END——


上海临港人才及购房政策详解!附单位清单

01

临港购房基础资格(房票):

想在临港买房,首先要有最基础的购房资格(房票)。以下认房认定的规则是在上海行政范围内的住房套数,外地的房产套数暂不计算在内,上海区域内商办性质的房产也不计入套数认定。

一、沪籍单身人士

上海户籍的单身含未婚、离异、丧偶几种情况。1.  单独名下有房,无购房资格。2.  单独名下无房,且本人和父母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共有不超过2套(含2套),可在临港新购1套住房。3.  单独名下无房,但本人和父母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共有超过3套(含3套),无购房资格。二、沪籍已婚人士1.  夫妻双方都是上海户籍夫妻双方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各自和父母共有不超过2套(含2套),可在临港新购2套住房。夫妻一方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和父母共有3套,另一方无房,可在临港新购1套住房。夫妻一方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和父母共有3套,另一方与父母共有1套,可在临港新购1套住房。夫妻一方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和父母共有3套,另一方与父母共有2套,可在临港新购1套住房。夫妻一方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和父母共有3套,另一方与父母共有3套,无购房资格。夫妻一方在2011年1月31日之前和父母共有超过4套(含4套),无购房资格。2.  夫妻双方一方是上海户籍,另一方是非上海户籍首套房时非上海户籍一方可单独上产证,但需提供符合要求的社保或税单证明。购二套房时,拥有上海户籍的一方必须上产证。三、非沪籍人士非户籍人士临港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非沪籍单身人士也有机会在临港购房了);连续3年上海个税或社保(其中至少1年在临港)且名下无房的临港常住人口,在临港工作满1年且已与临港清单内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可在临港新购1套住房。四、境外个人、港澳台居民提供满一年的本市劳务合同,可临港购买1套住房。五、上海在读博士要求已婚并提供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学校证明(学历证明),可在临港购买1套住房。六、驻沪部队现役军官原籍非上海户籍的驻沪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家庭(需军官级别),若已婚、名下在沪无住房,且提供军队团级以上政治部门开具的户籍证明,可在临港购入1套住房。七、夫妻离异追溯3年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八、临港落户政策缩短人才“居转户”年限,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引进人才可直接落户。

02

临港人才住房政策如果您有临港购房资格,购买二手房无特殊规则,可直接购买;如果您想购买新建商品房,就要遵循临港人才住房政策:临港新房采取“统一认购、分批入围、分批摇号选房”的认购规则。具备基础购房资格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认购,但按3个批次分批入围,开盘摇号选房也按3个批次先后进行。第一批,3.1人才,不打分,直接入围,优先摇号选房;若3.1人才认购数量超出可售房源130%,则仅接受3.1人才入围,其他认购人员直接出局;第二批,3.2人才无房常住人口;若3.1人才认购不超130%,3.2无 常住人口不打分直接入围。若3.1+3.2无房常住人口超过130%,则仅接受这两批购房者入围,其他认购人员出局;第三批,3.2人才有房常住人口和其他购房者;计分总分=基础分+年限分+特别加分。其中基础分计分规则与上海市所有新楼盘一致。年限分社保缴纳系数每个楼盘调整。3.2人才有房常住人口在上述分数基础上另加4分。最新3.1和3.2人才规则:新片区管委会认定符合以下单位条件之一且满足以下个人条件之一,同时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创业人才需提供股东证明和公司章程等),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的人才为满足本次住房定向微调政策的人才。 2.1 单位条件: 1、符合新片区产业发展导向,且工商注册地、生产经营地和税收户管地均在新片区的企业;2、新片区重点支持引进或为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机构。符合上述条件的单位实行清单管理,并定期更新。2.2 个人条件: 1、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 2、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3、取得国家三级职业资格(高级工)及以上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工种与证书相符,且符合单位主导产业或行业; 4、最近3年内累计24个月在本市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等于本市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人才; 5、由用人单位提出并经管委会审核认定,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或为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其他人才。新片区优先选房购房制度适用对象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3.1人才 满足上述2.2个人条件之一,同时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并与符合2.1条件的用人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才需提供股东证明和公司章程等),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具有新片区购房资格的人才。3.2人才 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并与符合上述2.1单位条件的用人单位签订二年及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按规定在沪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具有本市购房资格的常住人口。人才证(也就是购房资格确认函)办理流程:

购房资格确认函 ↓


购房资格确认函请到www.shlghr.com网站申请办理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适用范围及操作口径》(沪自贸临管建〔2019〕12号)相关要求,经管委会审核,截至2021年8月20日,共有1170家单位符合条件,并纳入清单。

一年社保可购房,上海临港进一步放松限购,后面还会有大招!临港新房能不能买?

8月20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周年,上海出台《支持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节点滨海城市若干措施》23条,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点,是外地户籍临港一年社保可购一套房的重磅政策

上海的限购政策全国最严,外地户籍5年社保的家庭可购一套房。临港新片区原本政策是上海3年社保(含临港一年)可在临港购买一套房,且单身亦可购房临港本次调整为只需要在临港1年社保(或纳税),就可以在临港购买一套商品住宅。

这还不算。上海还在争取国家层面出台《临港新片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给与更多的政策支持。此外,临港新片区已宣布建立不少于3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支持资金,部分用于人才购房补贴等。9月9日,还将发布对上海而言是“重磅炸弹”级别的人才落户和购房政策

在严格限购的上海,临港出台了类似全国其他城市的楼市促进政策。这是为什么?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是在政策刺激下,临港楼市很快要起飞,购房者应该尽快入场;还是临港楼市不行了,要割买房者的韭菜,购房者要避而远之?

临港在上海是一个独特又不容忽视的存在。临港距离人民广场约75公里,比到昆山都远,这让很多人对临港这个飞地新城充满鄙夷。

网友调侃“临港有多远”


但同时,临港又在各种官方媒体中被定义为上海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定位奇高,政府极其重视,大投资大建设势若雷霆,像极了三十年前的陆家嘴和张江。

临港新房市场已经成为上海楼市的重要一极。上海十四五规划供应商品住宅约40万套,而其中临港要占到12万套,占比达到了30%。也就是说,接下来就是要有30%的购房者会落在临港。

所以,不管你是否喜欢临港,是否相信临港,但都不应该忽视临港。

今天,我们力图站在不吹不黑的客观立场,对临港的规划定位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介绍与分析,并对什么人适合买临港,临港能不能投资等问题做一些分析和建议。

文章篇幅较长,全是干货。建议大家收藏细看。


 NO. 1|壹

什么是临港新片区?

我们先从一个基本概念开始:南汇新城与临港新片区有什么区别

一个基础的区别是地理范围。临港新片区873平方公里,其中产城融合区386平方公里,为临港新片区主城区(四团纳入后,扩容到约431平方公里),是临港管理委实际管辖范围(其他是战略协同区,目前与临港关联度不高)。386平方公里主城区内,去掉洋山岛和机场南侧产业用地,剩下的343平方公里,就是南汇新城的地理范围。

事实上,这种地理范围的区分意义并不大。真正的区别在于:两者是不同层面的用语

南汇新城是上海五大新城下的一个新城,是 海战略。出发点在于在上海城郊建设几个独立节点城市,以导入新增人口,为上海培育新的经济动能。

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个任务之一,是国家战略。出发点是打造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

从这个层面来说,两者区别非常大。中央不会关心到上海要搞几个新城,但把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任务交给上海,显然是因为临港新片区在为国家做未来方向的探索。

中央给上海的三大任务分别是:临港新片区、科创板和长三角一体化。临港新片区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东一西,正是上海的两个扇面。 

作为自由港的临港新片区才是临港的初心与使命! 在对外开放的机制创新和成果方面没有突破,城市建设再好,临港也只是上海五大新城之一的一个新城,没有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

从这个角度看,临港的上限,就是香港、新加坡和迪拜等自由贸易港定位的全球一流港口城市。具象一点来说,临港可预见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新加坡!

临港的规划高度放在整个上海,也是天花板级的存在,这一点“临港黑”也不能否认!当然,规划高度再高,还要看能否兑现,以及要花多少时间兑现。


 NO. 2|贰

临港的世界级规划靠谱吗?

规划一定会成为现实吗?当然是不一定的。在中国前些年流行的新城造城运动中,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新城变成鬼城,规划变成了“鬼话”。

即便是在靠谱程度最高的上海,也不乏规划失败的案例,比如不太顺利的普陀真如副中心和宝山美兰湖,以及彻底失败的奉贤海湾等等。

确实,城市的扩张有着由中心向周边蔓延渗透发展的自然规律。所谓规划,就是通过人为的力量,推动一个城市/板块摆脱自然发展状态,获得跳跃式成长。显然,任何非自然状态成长都是不容易的,一不小心就会失败。

分析下来,我们认为一个板块成功获得跳跃式成长,需要具备三个要素:1)要有一定的资源禀赋。2)规划要科学。3)投入的能量密度要足够,时间还要持久!

第一个问题:位于上海最东南角,海又不能成为景观,临港有资源禀赋吗?

本来临港没有任何资源,但20年前上海政府租借并开发洋山港这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动作,让临港有了独一无二的禀赋,各种后天资源因此而来!

因港而生、因港而兴!以洋山港为起点,建设节点性的滨海港口城市!这个定位也给了临港独一无二的政策支持,以支撑临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路径。

第二个问题,临港的发展规划科学吗?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临港距离市区太远,紧靠市域铁交通改善还不足以导入足够的人口,靠城区人口钟摆式往返,肯定行不通。依靠强势的产业,导入足够多本地就业和居住人口,产城融合,职住一体, 是这种远郊新城的出路。 

对于远郊新城来说,不仅要产业先行,而且还要遵循产业递进式发展规律,先行发展对交通、配套依赖度不那么高,但对土地有很大要求的制造业与科研行业,最为靠谱。因为远郊新城,缺的是配套,最丰富的资源就是土地。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临港的发展路径,正是如此!

临港的产业基础首先是基于洋山港的国际航运及物流,以后在重装产业区搞海洋装备,发展海洋科技。临港新片区成立后,开始发力科创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并加大力度引入特斯拉/中芯国际等大制造业,以及生物医药制造,同时带动制造向智造升级,最后与市中心错位发展的跨境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慢慢跟上,最终预期成为临港主导产业。

 临港先行区产业布局地图


有了产业逐步导入人口,同步甚至超前建设城市功能配套,如住宅、教育、商业、交通等,让引来的人留下来,在此安居并乐业。产业功能与城市配套有机结合,就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 住宅方面出台了高品质住宅大纲,在绿建和低能耗方面的要求是全上海最高的;

  • 教育更不用说了,冰厂田、明珠、建平、华师系、交附、华二附中、上中东、上音附属等等,处处都是学区房;

  • 商业方面,目前有二十几个商业在建,2023年底一大批新商场开业;

  • 交通方面,两港快线插队建设,还有一批市域线规划待建,中运量也在快速建设。


仅2021年开工的部分商文体旅项目

第三个点,临港新片区的能量密度够吗?

说白了,干什么都需要钱!政府的规划很多,但同一时间里没那么钱干很多事。拿浦东来说,金色中环要开发,浦东枢纽要开发,规划文件有多么高大上是一方面,看政府实际把钱投在那里才是真相所在。

临港新片区的投资数据相当亮眼。我们就拿一个数据举例。2021年,浦东24个镇固定资产投资约1504亿南汇新城镇(基本对应滴水湖核心区)占了848亿,比其他23镇之和还要多。这个足以说明问题,天量资金砸到临港这片土地上,土地价值就在厚积薄发中!

浦东24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来自浦东统计月报

有的朋友会说,临港已经搞了20年了,现在也就这样,所以未来也搞不起来。确实,在临港新片区成立之前,临港新城并不算成功。之前的临港新城发展缓慢,问题只是在于投入的能量密度不够!远郊生地,要实现非常宏大的愿景,紧靠浦东新区一个区的力量不足以撬动。

是因为临港新片区的国家战略,上海才可以集全市之力,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与最大程度的支持,临港新片区这种超级工程才有胜算。

综上,从资源禀赋、规划合理性及能量密度三个维度来看,临港的发 展目前似乎找不到漏洞。我们似乎有充分理由对临港的崛起持有信心!


 NO. 3|叁

临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分析到这里,好像我们一直在“吹”临港,或者在陈述乐观的一方面。但临港是不是就会一帆风顺地快速起飞,房价迎来暴涨呢?

当然不是的。我们认为,临港当下最大的挑战是:城市硬件建设易,导入人口聚集人气难!

实景图

客观来说,目前城市导入人口并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人口红利没了,城市化率也已经很高了,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成了“零和游戏”,你抢到一个,意味着其他城市流失了一个。这是临港开发与之前浦东开发时非常大的区别,时代不一样了!

临港新片区873范围内目前约90万,2035年目标250万人,要增长160万人。

上海目前总体人口政策是保持稳定,虽然近年对人才引进落户有所松动,但依然是仅次于北京的最高门槛。在此框架下,临港这160万人从哪里来?

事实上,不仅临港(南汇新城),5大新城的目标都是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都是奔着百万人口规模目标,都面临这个客观的难题。

与其他新城相比,临港人口导入的任务更加艰巨。

一方面是临港的人口目标与现状基础差值最大(现状约40-45万,2025年目标75万)。

另外,临港没有下属乡镇,这点和另外四个新城还不一样。以奉贤新城为例,整个奉贤有约124万人口,奉贤新城要从40万增加到70万人口,可以从青村、庄行等镇域吸纳人口,乡镇向中心聚集是个自然过程,阻力很小。临港导入人口,一部分是从国外和其他省市抢人,一部分是吸引全市尤其是浦东的人口。南汇新城吸引浦东人口的难度,肯定比奉贤新城吸引青村人口难度要大。

浦东新区的产业发展也十分迅猛,但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才增加了不到64万人,平均每年6.4万。这就知道,临港2025年75万常住人口的目标有多激进,每年增加10万人的任务多艰巨!

事实上,虽然临港的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人口导入的速度也很快(2021年实有人口增加约6万人),但和这个目标相比,还稍显不够!

上海和临港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也是本文开头提到,临港不断放松购房限购条件,给与人才购房补贴,要放出“重磅炸弹”级别政策的原因所在!

行非常事,必用非常手段!至于还有什么大招会放出,效果会如何,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NO. 4|肆

临港新房供应量为什么这么大?

临港目前已出让土地累计可供应商品住宅约4万套(见下图),按照上海市公布的全年土地出让计划,临港今年要出让200万方宅地,出让完毕后临港累计可供应商品住宅是要到6-7万套。

这个数据,乍一看,是很可怕的。整个上海一年也就供应8万套房子。临港这么多新房供应,是不是割韭菜?

但乍一看 ,看到的只是表面。

临港新片区的规划定位和发展路径不同于上海任何一个板块,临港楼市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客观得认知临港的住房供应,还需要结合临港规划定位,上海人口布局和浦东整体的住房供应来看。

1、临港新房供应量,是和上海人口布局与临港人口导入计划匹配的

临港住房供应规划的逻辑是这样的:临港每年目标新增10万人口,约4万个家庭(上海户均人口2.5人),需要4万套住宅。考虑部分暂时不购房,所以配置40%保障房和租赁房,其余60%商品房。

整个上海总人口每年变化并不大,新增人口主要落位在以临港为主的五大新城。所以临港的新房这种供应量,是整个上海人口布局规划的结果。

当然,临港新片区这两年人口增长每年肯定远不到10万,但考虑到产业从签约,到落地,到投入运营,都需要时间。人口增长需要一个爬坡并加速度的过程,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2023-2025年,迎来人口增长高峰是预期之内的事情。

临港新房供应在逐步增加,2021年供应1万套,今年会有所增加,2023年及后续迎来真正的高峰。

2、临港大量供应新房,是为新房供应严重不足的大浦东弥补缺口

浦东买新房很难,大家都难明显感受到。单价6万以下的新房供应量极少,而且触发积分的机会极大。

甚至于同一环线上,浦东的房价还高于浦西。有一部分解释的浦东遵循产业逻辑,新上海人不在意环线,只看重产业、教育和轨交。其实更大的原因,是浦东的新房供应,与购房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为什么浦东新房供应这么少?因为浦东新区的土地供应指标相当部分给了临港!2021年,上海供应宅地95块,其中浦东仅8块,临港24块(数据来源:上海土地市场)。由此可见,政府土地供应政策导向明显:浦东的年轻人,到临港去!

临港三万出头均价的新房,能够让浦东张江科学城的年轻人以约300万总价,也能够买到品质新房,在浦东新区安家,从而为浦东留住这些年轻人才。

从临港目前各个新盘售楼处反馈的数据来看,浦东张江科学城范围的年轻购房群体占到40%左右。这一方面是被临港的规划定位、产业发展、轨交学校商业等配套吸引,另一方面,在临港之外的浦东新区,没有这个价格段的新房。

张江-临港联动示意图

相信随着临港城市建设越来越成熟,市场认知度越来越高,涌入临港的浦东年轻刚需群体也会越来越多。

以上两点,是临港新片区新房供应量大的根本原因。从这个角度讲,供应量大也是正常的。


 NO. 5|伍

新房巨量供应下,临港新房能买吗?

大家也会担心,这么大的供应量下,买临港新房会不会高位站岗很多年?

客观来说,在新房源源不断供应的时间内,二手房交易价格一定会受到抑制。和市区成熟板块,存在大幅一二手倒挂的板块不一样,想在临港快进快出打新套利,是不现实的。

但是不是如一些大V所说,要至少站岗十年呢?

如果研究地足够深入,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首先,临港前三年引入的强势产业正在逐步落地,开工建设的商业将逐步开业,人口导入会越来 快,未来3年将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在新的人口落户与购房政策配合下,临港将迎来上海接下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人口迁徙。一年如果增加10万人口,城市急剧膨胀。这种速度在上海其他板块都没有过。

认为临港还需要十年以上,那是按照正常的开发与人口速度来推算的,如果按照常规速度,确实如此。但临港现在的开发,可以用“大跃进”来形容,非常规才是临港的常态!

其次、滴水湖核心区的新房没有那么多,十四五开发将完成大半。

大家不要觉得现在滴水湖核心区土地还很多,有卖不完的房子似的。

临港新片区873平方公里,滴水湖核心区只有72平方公里。以目前临港的开发节奏,十四五末,滴水湖的开发应该完成了一大半。

  • 102片区宅地目前已经100%出让完毕,新房销售2023年就收工了;

  • 103片区的宅地今年全部出让,到2024年住宅也开发完了;

  • 105片区北区土地今年基本出让完毕,中央商务区已经启动;

  • 101片区剩下沪城环路以外区域,开发时间未定;

  • 104片区现在不动,可能要放到十四五以后开发。
  • 也就是说,除了104片区之外,十四五期间临港滴水湖最好的位置都已经开发了。也就意味着如果那时再想买这些优质位置,只能通过二手市场。

    下一个五年,临港可能重点开发综合区,新兴产业区万祥等地,甚至有可能到四团、奉城等区域,那个时候再看滴水湖核心区,你会觉得哪里都是宝!

    当滴水湖核心区的新增供应开始减少的时候,会造成滴水湖核心区的供需矛盾,驱动滴水湖的二手房的价格开始上行。滴水湖作为标杆再带动其他组团。

    简单来说,临港新房价值不是成熟市场倒挂逻辑,而是新兴市场成长逻辑

    那些存在大幅倒挂的板块尤其是市中心,是过去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城市发展积攒下来的红利,会要求高积分入围,是奖励过去为上海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以社保年限体现)。

    临港不一样!每年砸下千亿级资金,各种政策红利,前沿产业突飞猛进,城市功能一年一个变样,放眼全上海也只有临港。这种成长红利,会反馈给早期看好临港,未来做出贡献的人。

    因此,不是说临港是最好的,而是在三五百万预算内,可能确实是当下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NO. 6|陆

    临港新房怎么买?

    临港新片区主城区(南汇新城)也有386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其他四个新城(仅新城范围)的面积总和,在售及将售楼盘也非常多。各个组团在产业定位、商业配套、居住属性和发展潜力方面各有特色,也有很大差异。

    限于篇幅,这里就难以再做详细介绍与分析。对临港新房感兴趣的伙伴,关注我们,给你带来临港规划发展与新房项目的最新资讯、专业分析与独到观点


    ——END——

本文Hash:3ed520303e3c9f71684ec58a504a8dac65af7c5f

声明:此文由 小辣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