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发布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促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海关总署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相关措施高效落地,加大海关监管制度改革创新力度,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发展实际,经研究,现制定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促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

一、充分发挥径予放行等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动径予放行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创新试点,不断扩大径予放行政策覆盖面,提升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贸易便利化水平,服务重点产业发展。二、进一步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区港一体区位优势在充分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区港一体功能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该区二期封关运作,发挥其对接洋山港、南港、浦东机场空港等口岸的区位优势,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为智能汽车、大飞机、集成电路等新片区重点产业所涉及的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便利,推动临港、临空产业发展。
三、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质性加工制造业发展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开展民用航空、集成电路、电子设备、船用装备、医疗器械等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业务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实质性加工制造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支持新片区特色业态发展支持新片区保税船供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国际航行船舶燃油、液化天然气(LNG)保税加注及船用备件保税供给业务开展;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区内企业开展船舶备件保税维修、船舶融资租赁等业务;支持外资班轮公司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推动新片区航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大宗商品集散优势,支持打造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平台,推动期货保税交割、离岸贸易等业态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能。支持开展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和包裹零售出口业务新模式试点。五、支持民用航空产业发展

以“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落地、民用航空产业龙头企业进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运作为契机,建立大飞机试飞“绿色通道”,保障国产大飞机组装、试飞和交付,不断完善监管模式以适应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支持飞机零部件和原材料制造、飞机维修、飞机租赁等上下游企业在新片区落地,推动形成完整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

六、支持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

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和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在新片区的应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服务生物医药产品研发、生产、测试一体化运作需求。推动新片区企业用足用好上海海关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监管创新试点措施,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服务集成电路产业的物流分拨配送中心,促进保税货物在区内外企业间便利流转 。全面实施高新技术等真空包装货物口岸和属地查验协同、企业集团保税监管等监管创新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保税维修、检测等新型业态。

七、强化因企施策为企服务

联合地方政府发挥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作用,主动排摸企业优化监管服务诉求,建立快速响应“绿色通道”,做到及时解答、高效处置。建立推进新片区信用管理高质量发展联系配合机制,确定信用培育重点企业名单,优先培育,优先认证。加大海关政策引导和专项业务指导力度,支持更多企业适用海关监管创新措施。

八、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

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期扩区,配合地方政府推动区域规划、产业升级、功能配置等研究工作,为区域进一步发展开拓成长空间,推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区域良性互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更好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载体作用,打造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



新闻联播头条:上海临港新片区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揭牌成立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坚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把特殊经济功能作为发展主攻方向,加快制度创新突破,努力成为国家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日新月异。先行启动的119.5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座滨海新城拔地而起。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决定,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2019年8月20日,位于上海东南的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总书记要求临港新片区要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质量。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 吴晓华: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片区重要指示要求,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推进制度型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未来新城,努力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上海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最生动的样本。

坚持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的发展方向。三年来,临港新片区聚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人工智能四大核心产业,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4200亿元。这两天,滴水湖AI创新港在临港新片区启动运行,未来这里将成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之一。

上海交大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习俊通:临港坚持研发与产业化协同,在这里出台了一系列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的创新政策,科技成果可以更好地转化。

与此同时,襟江带海的临港,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提升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在洋山港,每隔几天,法国达飞海运集团都有一艘国际集装箱船舶靠泊,接受“船到船”的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服务,这里也成为全国首个、世界第三个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此类业务的港口。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初步形成了船舶运输、船舶管理、海事服务、航运金融等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化发展态势。区域内集聚了全球50强货运物流企业中的12家,全球10大船舶管理公司中的3家。2021年,洋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81.3万标箱,助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 林益松:提升航运服务能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航行船舶到上海港挂靠,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基本建成”向“能级提升”跨越。


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全面构建的同时,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也在临港加快建立。围绕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重点领域,临港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推动离岸贸易、跨境电商、保税检测维修等一批特殊经济功能业态先后落地。

上海金恬实业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 时琳:在新片区的平台上来做,大大加快了我们操作的便利度。之前我们大部分的离岸业务都是放在新加坡去操作的。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放了80%左右的离岸业务到上海这个平台。

加快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截至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分解的78项任务已完成了70项,形成了87个具有代表性和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案例。三年来,临港新片区新注册企业超6.4万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


让创新成为发展根本动力,上海临港新片区高起点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

在临港新片区最具“创新浓度”的国际创新协同区,一只“白鹭”正面朝滴水湖,展开日益丰满的羽翼。这只蓄势翩飞的“白鹭”,便是最近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临港中心。以此为标志,集聚全球顶尖科学资源的科学社区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五年来,顶科论坛作为上海助推科创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为这座城市带来丰沛的创新源泉,顶科论坛永久会场所在的临港新片区,也日益成为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强磁场。


以“五个重要”为指引,国际创新协同区瞄准“世界级的新时代重大前沿科学策源地”,以技术创新策源引领高端产业发展为战略使命,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前瞻性基础研究,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前沿产业国际协同创新


在这片占地6.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科创总部湾、顶尖科学家社区科技城3个功能片区正加速建设,预计到2024年底全面建成。


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国际创新协同区将引进建设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科学家工作站30家以上,集聚各类人才3万到5万人,新增企业和研发机构1000家,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科创企业集聚地、全球人才汇聚地和未来城市示范地。

国际创新协同区规划示意图



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城市单元亮相
打造人才安家立业最优环境


赶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前,顶科论坛永久会场(临港中心)启用。作为全国首个“科学家社区”城市单元,临港中心集合了会议会展、数字图书馆、剧场、配套酒店等功能设施,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和前瞻性基础研究,打造现代化、高品质的科创中心,为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策源动力。


科学社区的另外一项核心内容、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也正在抓紧建设,计划将在2023年下半年竣工投用。到2025年前,顶科社区内还将有多个高水平实验室以及面向产业的科技创新功能型平台投入使用,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入驻,招募全球青年科研人才。


顶科社区中的莫比乌斯公园进入园林施工阶段,将在年内开园。社区还规划建设9所学校、2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公租房、潮流商业等等高品质的城市生活配套,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品质生活需求。


“临港新片区正高起点建设国际创新协同区,实施人员自由进出的便利制度,加快构建全球科技人才网络。国际创新协同区将充分承接顶科论坛不断扩大的溢出效应,充分展示创新涌动、活力迸发、开放包容、低碳韧性的创新策源核心区、智慧城市示范区和上海的新城示范样板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表示。



创新策源功能支撑,打造智慧低碳韧性之城

在创晶科技中心园区,无人驾 小巴、智慧停车、智慧物业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已崭露头角;国内首个涵盖“水电油气氢”的政府性综合能源管控平台也已投用,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它既支持新片区“一网统管”建设,也帮助各个园区主体改进能源使用效率……

无人驾驶、城市运行管理,这些宛如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在临港新片区已逐渐照进现实。循着临港新片区发布的《数字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滴水湖AI创新港应用场景示范》《临港新片区着力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行动方案》等文件,“未来城市”呼之欲出。

当下,临港新片区正一手抓前沿产业发展,一手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方面聚焦前沿产业和短板环节,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强化基础创新,做强应用创新

上个月,国际创新协同区的创新魔坊又迎来新一批科创企业入驻,北大国际创新中心、成电福智、华大九天、跨境数科等16家企业加入临港创新“朋友圈”。其中,跨境数科正在临港新片区开展数据流通创新试点、培育数据产业生态。

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建设“国际数据港”的先导区,已实现首家企业通过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试点,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推动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投入试点运营。不久前,跨境数科会同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十余个创新实验室,包括跨境数字信任、数据流通安全合规治理、国际数据与算力服务、国际金融数据服务、元宇宙技术创新等等。未来,跨境数科将围绕引育高水平数据服务商、汇聚高质量数据要素资源、构筑高价值数字化产业生态持续发力。


△文汇报专题报道

本文Hash:f0c009aa7b3490ae819af681e5e92998221b087f

声明:此文由 小辣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