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3周年!商业新地标,焕新城市活力

三年来,新片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全力跑出开发建设的加速度,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正从一张蓝图变成实景。


火热的季节,昂扬的斗志,我们推出《临港新片区3周年》系列视频,从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综合交通、丰富的商业功能、优质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展现这座未来之城的成长与蜕变。今天推出第四篇《商业新地标》。

万家灯火,霓虹闪烁

从零星分散的商业网点

到“多点开花”的商业综合体

透过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的商业发展

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三年来

临港万达广场、港城新天地、蓝湾天地…

一个个城市综合体相继崛起

临港新片区商业活力显著提升

百联临港生活中心、欧景小镇、光明邻里市集…商业配套陆续开业城市消费场景更加丰富多元市民购物体验更加舒适便利

商业变迁,是城市蓬勃发展的印迹

临港这座年轻的城市

将以更活力的生活方式

链接更美好的城市未来



上海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纪要

8月20日,上海举行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介绍临港新片区三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以及下一步的总体考虑,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介绍《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叶霖霖、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一)

  临港新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为此专门编制了《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出台了多项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建立机制、倾斜资源、倾斜政策,强力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这些都为新片区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年来,始终牢记嘱托,以“五个重要”为指引,紧扣“四个打造”的工作目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兑现了“三年大变样”的承诺,呈现出了生气勃勃、如火如荼的新临港。成立三年来(2019年至2021年),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3%,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1-7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8%。经济指标只是一个结果,临港三年来的重要发展成效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紧扣打造“开放新高地”,在若干重点领域制度创新上率先实现了新突破。国务院制定的《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任务基本完成,国家、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出台各类政策260余项,通过改革形成典型制度创新案例87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36个,“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正逐步形成,制度创新成果正持续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二是紧扣打造“战略增长极”,在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上取得了新成效。高水平举办顶尖科学家论坛,先后引入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交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平台等14家高水平科技创新机构。包括“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在内的七大特色产业园区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沿产业项目。三年来,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4200亿元,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三是紧扣打造“城市样板间”,在建设具有“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现代化新城上开启了新篇章。国际创新协同区、滴水湖金融湾等重点功能区域开发加快推进。对外交通更加快速畅通,对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周全,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形态已经初步显现。

  四是紧扣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地”,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展现了新作为。启动全国 个区域性人才企业年金计划,在国内人才引进落户、外籍人才停居留、人才安居保障方面实施了更大程度的优惠。建立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集中行使市、区两级1215项行政事权,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极大提升了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临港新片区的重要竞争力。

  过去三年,临港新片区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接下来要乘势而上,再创辉煌。下一步要“对标‘五个重要’的指示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跃上新台阶”。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着力:

  一是更加着力于制度创新,让高水平开放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最大红利。围绕“五自由一便利”,实行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在跨境金融、离岸贸易、数字经济等若干重点领域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到“十四五”末,建立起更为成熟的“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在制度型开放上形成更多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初步建成国际认可度更高、竞争力更强的自由贸易园区。

  二是更加着力于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让先进制造业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根本基石。聚焦“重点前沿产业”,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快速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能级。到“十四五”末,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25%。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聚集人工智能企业500家,产业总规模超500亿元。

  三是更加着力于科技研发,让科技创新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临港实验室、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引进培育一大批国家、市级研发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载体,让临港不断生长出更多科技型企业,让科技创新成为临港新片区最闪亮的名片,让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到“十四五”末,力争引进培育8家以上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实验室,30家新型研发机构,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更加着力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让“五型经济”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特色亮点。大力发展保税研发、保税制造、保税维修等新兴保税业务,积极发展跨境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业态,全力发展人工智能、软件等数字经济产业,高水平建设好洋山特殊综保区、滴水湖金融湾、滴水湖AI创新港,快速提升临港新兴产业发展能级。到“十四五”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2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超过800家,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5%;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50%。

  五是更加着力于现代化新城建设,让智慧、低碳、韧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全力推动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全域开放,搭建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场景。结合氢能产业发展,推动主城区公交、市政特种车辆全部实现氢能化。以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为目标,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字化建设交付、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化集中监管,切实增强城市安全运行、防范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到“十四五”末,6.5平方公里国际创新协同区全面实现数字孪生运营,并向全域拓展;骨干道路车路协同覆盖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

  六是更加着力于“筑巢引凤”,让人 成为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启动实施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兴金融等高端产业,让各类人才在临港分享发展机遇,成就人生梦想。继续完善高水平基础教育、医疗、文体等城市公共配套功能,让各类人才在临港体味到生活的舒适和幸福。制定更大力度的人才支持政策,让各类人才在临港收获满意和贴心。未来三年,临港新片区将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让临港成为“创业者的城,就业者的家”。

  临港新片区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将鼓足干劲,用激情和智慧创造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新奇迹,为把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一项重大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临港新片区建设提出的“五个重要”指示要求,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临港新片区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

  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上海先后两次出台市级支持政策文件,即《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今年再次制定《若干政策措施》,主要目的是以解决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痛点堵点问题为导向,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在市级事权范围内最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制度探索,助力临港新片区更好成为全市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若干政策措施》主要聚焦“三个坚持三个突出”。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本市事权。在地方事权范围内,聚焦临港新片区功能打造和项目落地遇到的问题,推出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二是坚持效果导向,突出重大项目。围绕产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三大领域,从产业发展全链条、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出发,谋划改革措施,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三是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城市功能。围绕临港新片区“产”“城”“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目标,在综合交通体系、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人才落户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提出一批支持政策。

  《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23条任务举措。

  一、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水平。共5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提升高端制造业能级,加强国际氢能谷、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动力之源等重点园区建设;建设滴水湖AI创新港,培养AI创新生态;深化国际数据港建设,探索建设国家数据跨境流动试验示范区;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更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和功能平台布局临港新片区,推动一批科研院所、高校研究院、产学研转化平台、保税研发中心布局临港新片区。

  二、强化城市功能基础,进一步完善独立综合性城市功能体系。共8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临港集疏运中心、市域铁路南汇支线,加快启动建设小洋山北侧作业区相关工程、大芦线东延伸等项目;完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基 础设施,推动航空产业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建设临港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融合生长的未来数字孪生城;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城市,建设临港风光气储示范区;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上海产教融合示范区;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引进上海优质中医资源建设三级中医医院;打造大都市旅游目的地,支持临港新片区承办国际、国内文化节展和顶级赛事活动。

  三、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要素供给。共10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政策,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重点扶持用人单位推荐权;推动技能劳动者在新片区高质量就业,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引进专属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人才子女就学服务,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提升人才管理工作政务服务效率,将“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服务人才范围从A类工作许可证扩大至B类;提高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性,外籍人才凭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临港新片区定点医院享受网上挂号预约医疗等服务;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为重大项目建设紧缺急需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绿色通道”服务;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支持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融资机制创新,支持临港新片区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发行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加强临港新片区资源性指标统筹,以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为导向,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适度优化产业用地转让管理,符合条件的园区平台公司物业直接转让比例可适度上调。

  上海将坚持把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任务作为全市改革重点,抓好政策的落实落地,对政策推进情况开展动态评估,持续放大政策实效,推动临港新片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改革创新发展。


——END——

一文读懂!上海临港新片区、南汇新城、滴水湖核心片区

临港,立长江之潮头,面东海之广袤 ,长江口与杭州湾在这里交汇。“滴水成湖,向海而生”,这是临港的发展起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设立使这片热土再次迎来腾飞的机遇,即将实现从滴水湖畔到世界海岸的跨越,引领上海从浦江时代走向海洋时代。

临港新片区

临港新片区规划范围为国务院《总体方案》批复范围,包括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

全域面积共 873 平方公里,其中,主体部分为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地区,面积约 819 平方公里

,小洋山岛区域为小洋山岛全域,面积约 26 平方公里,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为东引河以西、S32 申嘉湖高速 -纬十一路 - 围场河以南、G1503 上海绕城高速以东、下盐路 - 上飞路以北区域,面积约 28 平方公里。

临港新片区强化沿海带状集聚发展,优化沿海区域交通、产业、岸线、空间等要素资源配置,同时兼顾向城发展,强化新片区东西联动,

形成“一带三核、三廊九片”

的空间格局:

“一带”:

即沿海发展集聚带,依托沿海交通走廊,串联滴水湖核心片区、各产业片区以及生活片区。“三核”:即一主两辅,一主为主城区功能核心,强化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功能;两辅为海湾、奉城功能核心,强化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

“三廊”:

即大治河生态走廊、浦奉生态走廊、S3- 浦南运河 - 大芦线(团芦港)- 白龙港生态走廊 3 条主要生态走廊。

“九片”:

以生态走廊划分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的 9 个片区,

包括滴水湖核心片区、综合产业片区、先进智造片区、新兴产业片区 4 个主城片区

及奉城宜居片区、海湾特色功能片区、绿野乡美片区、青村水韵片区、金汇居住片区 5 个周边片区,片区之间强调功能产业联动、交通互联互通、空间形态协调,实现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在新兴产业片区和海湾特色功能片区规划 2 处生态绿心,分别为临港绿心和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海湾森林公园”)。

南汇新城


原 南汇新城镇:


2012年4月,撤销申港街道、芦潮港镇建制,调整老港镇部分行政区划,设立的

南汇新城镇 

。这个新设立的镇下辖申港社区、芦潮港社区和临港综合社区三个社区,截至2017年底,辖13个居委会、2个居民委员会筹建组、1个行政村。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南汇新城被纳入119.5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中。

现 南汇新城:

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386平方公里内,除去洋山岛和浦东机场南部区域,其余343平方公里都是新城的规划面积。

《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中提到:

南汇新城

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规划范围为大治河以南,上海绕城高速(G503)—瓦洪公路—两港大道—中港以东,规划面积343.3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间,南汇新城将按照建设长三角城市群独立的综 性节点城市总体定位,围绕“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总体目标和“最现代、最生态、最便利、最具活力、最具特色”的发展要求,着力塑造“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城市风貌,全力建设高能级、智慧型、现代化的未来枢纽之城。

南汇新城

到2025年,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


南汇新城

是滨江沿海发展廊道上的节点城市,以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航运服务、先进制造为支撑,扩大开放优势、强化创新策源功能、集聚海内外人才、激发多元文化魅力,建设成为开放创新高地、离岸在岸业务枢纽和宜居宜业城市。

南汇新城中心围绕滴水湖,集聚自贸区开放型核心功能。发展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功能,营造世界级商业商务环境。服务国际多元化人群,展现海纳百川的文化魅力,发展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激发 24 小时持续活力。

南汇新城形成“一核、一带、四区”的空间格局。“一核”指滴水湖核心;“一带”指

沿海发展带

“四区”指国际创新协同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前沿科技产业区

滴水湖核心片区

滴水湖核心片区位于新片区主城区东南沿海,北护城河以南、两港大道以东、芦潮引河以北,滴水湖核心片区用地面积72.09 平方公里,形成“一环、五片”的总体空间结构!至2035 年,规划滴水湖核心片区常住人

口规模64万。

最新!一文读懂临港滴水湖核心片区最全单元规划……

“一环、五片”的总体空间结构


落实临港新片区总规和《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的要求,从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两个维度,对滴水湖核心片区定位进行研究。

特殊经济功能区维度,

滴水湖核心片区是临港新片区自由、开放服务功能的集中承载区

,承担起发动机和增长极引擎的重要功能,也是长三角沿湾沿海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是完善上海东西两翼格局的重点区域,实现与示范区联动协同发展,不断提升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集聚和辐射能力。现代化新城维度,

滴水湖核心片区所在的临港新片区主城区为上海五大新城之一

,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发挥综合性节点城市的作用,聚焦综合功能的打造和城市形象的展现。

爱上临港

,赞541

划重点:

临港新片区 

是国家发展战略,全域面积共 873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250万;

南汇新城 

是临港新片区主城区,面积为 34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147万;

滴水湖核心片区 

是南汇新城(临港新片区主城区)核心区,总面积约 72.09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64万。

本文Hash:90082037153629675a9315705b1f83a3e07601dd

声明:此文由 小辣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