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长兴村发展特色产业引领群众走稳致富路

       

        10月27日傍晚,夕阳洒落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长兴村,错落有序的小洋房前,正在发酵的咖啡豆飘出天然果香。

  过去,这里缺少特色产业,村民人均收入不高。自从找准了发展咖啡产业的致富路,长兴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2万元左右,家家户户盖了新房,村容焕然一新。

  “关键是品牌。”2013年,长兴村村民黄秀武成立琼中飞水有机咖啡专业合作社,注册“飞瀑山”品牌,将当地咖啡文化转化为品牌产品,带动全村的咖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建立了一条集咖啡种植、加工、线下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链。

  如今,长兴村的林地两侧,一株株咖啡树长势喜人。“目前,合作社带动全镇9个行政村102户农户种咖啡致富,2022年收入达到100万元。”长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有政介绍。

  品牌何以成为长兴村咖啡产业的制胜法宝?这还要从长兴村的咖啡文化说起。

  黄秀武介绍,“飞瀑山”这一品牌,灵感来自于长兴村附近的飞水岭瀑布。群山环抱、流水潺潺的长兴村,其空气湿度、日照时间和降雨量非常适合咖啡树的生长,结的咖啡果个大饱满,加工制成咖啡豆具有天然的奶油香和果香。

  咖啡是“儿时的味道”。王有政说,长兴村邻近咖啡产业发达的东部市县,老百姓抓住自然资源优势,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咖啡树、卖咖啡鲜果,种植面积一度高达3000亩。然而,由于村民不懂加工,鲜果遭到外来收购商压价,利润空间越来越低,大部分村民改种橡胶等作物。到2008年前后,全村咖啡种植面积只剩约200亩,只有喝咖啡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然而,那一抹回荡在村子里的咖啡香,始终令黄秀武念念不忘。“如果对咖啡进行加工,咖啡生豆最低也能卖到25元到30元每公斤,比销售干果要多挣一倍。”为此,他自学咖啡种植、钻研咖啡脱壳技术、报考国家高级咖啡师……到2013年,随着咖啡的产量、产品口感逐渐成熟,时任长兴村党支部委员的黄秀武成立合作社,尝试带动村民致富。

  刚开始,黄秀武和其他村“两委”干部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免费赠送咖啡苗,还到咖啡地里一对一现场演示如何栽培管理。2013年到2015年,合作社逐步盈利,村民们也开始积极加入。

  2018年,长兴村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从最开始批发咖啡豆,到卖品牌咖啡豆、咖啡粉等系列产品,“飞瀑山”品牌效应凸显。近两年,“飞瀑山”先后在琼中、海口开设线下实体店,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目前,长兴村的咖啡产业已经辐射到全县,咖啡种植总规模超过1500亩。“以前是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现在是长兴村带动更多村致富。”王有政欣慰地说。

  坚实的产业基础,是长兴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与底气。“立项通过了!我们打算在这片空地建造咖啡民宿,把村子打造成可以品咖啡、赏美景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黄秀武信心十足地谈起咖啡产业新进展,“欢迎大家来感受我们村的咖啡,香!”

白沙邦溪镇南牙村依托黎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酿酒等特色产业

      黎家乡最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10月5日晚,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南牙村乡村音乐广场,夜幕渐落篝火燃起,当地颇有名气的乐队“黎乡三月”已上场,在挥槌、击鼓间,演奏出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黎族歌曲,不时又放缓节奏,抱着吉他换了一轮浅唱,使得远道而来的宾朋沉浸其中。

  “不一样的黎族村寨,不一样的乡村民宿,这里有特色!”当天,游客符亮携妻带娃从海口自驾到此游玩,在他眼里,毗邻木棉湖的南牙村“有山、有水、有景致”,能在众多乡村中脱颖而出,秘诀源于“有歌、有酒、有乡愁”。

  当晚乐队领唱朱晓保是南牙村村民,也是这一乐队组合的队长,曾就读于海南一所高校音乐表演系,擅长民族声乐。10年前,朱晓保返乡创业,与同样热爱乡土音乐的黎族小伙“爬东”“阿乐”组成了“黎乡三月”乐队。他们结合当地的人文元素等创作了《三月黎乡》《黄昏乡恋》《等你回》等黎族歌谣。

  在当地旅文等部门的支持下,近年来,南牙村乡村音乐广场等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并邀约省内各市县的民谣歌手到此交流、创作,这一黎族村寨的“黎乐部落”招牌也越来越响亮。

  当歌谣声起,素不相识的游客们时而轻声跟随哼唱,时而静静聆听,在碰杯畅饮黎族山兰佳酿间很快就熟络了。这佳酿,源自南牙村的黎家山兰酒坊。沿着乡村音乐广场一侧的林荫村道漫步,不一会儿,就能在拐角处邂逅“黎兰记山兰酒”酒窖。从外观来看,酒窖用红泥涂抹外墙,并有黎族文化图案装饰,“土味”十足又不失特色。推开那道斑驳木门,即可闻到一股浓浓的山兰酒香甜味。

  酒窖里,大小不一的陶罐酒坛整齐叠放在架子上。“山泉入锅,柴为火,土锅蒸制,入无釉陶缸,置地窖一年发酵,才开缸品尝。”朱晓保也是这个酒窖的主人,据其介绍,他以当地黎族山兰旱稻为原料,采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法”酿制技艺,目前窖藏山兰酒大约400坛,总计2万斤左右。这里的山兰酒打响了“黎家传奇”和“黎兰记”两个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多个省市,朱晓保今年还获评海南省“南海工匠”称号。在他的热情邀约下,游客们端起一小杯山兰酒抿嘴入口,细品着微甜酒香带来的绵柔口感。

  “既要让村子变美,村民住得舒心,也要让游客游玩尽兴,感受到乡情乡愁。”村干部朱定强介绍,近年来,按照“一步一景,步步成趣”理念,有关部门邀请专业团队将原本破旧的民居修葺一新,在门前新添了篱笆庭院,外墙刷上一幅幅黎族音乐元素壁画。在入村口小桥处建起“荷塘叮咚书屋”、休憩长廊及景观亭等,而建在乡村音乐广场旁的学而山房·邦溪水院民宿既能引客来,也能让客留下来。“每逢节假日,几乎天天满房。”该民宿运营方负责人介绍,民宿共设10间客房,由当地一废旧校舍改建而成,潺潺渠流环绕着前庭和后院,金鲤结伴畅游,在静谧中又不失灵动,取名“水院”可谓名副其实。

  邦溪镇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南牙村依山傍水的“野趣”优势,近年来,各级部门联动南牙村白沙阿保雅南文化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徒步穿越、生态研学等活动,让游客尽情体验黎族音乐、制酒、溯溪抓蟹等乐趣,也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如今,村民王玉兰在民宿当上保洁员,常年割胶谋生的刘庆坚也开始跟随“黎乡三月”学艺演出,还有多名村民跟着朱晓保学酿酒跑销路,谋生多了门路。

  除此,南牙村还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优质农企,积极推 进数百亩的高端水果现代高效示范园区建设;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康养、民俗体验、生态研学等相关联的产业,这一“黎乐部落”正在弹奏出更多的幸福乐章。

昌江:乌烈“羊”帆起航 走出产业致富路

乌烈羊是昌江县特色农产品品牌,也是“十大特色种养业”之一。近年来,乌烈镇持续发展壮大养羊产业,不仅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识,让乌烈羊走进大众视野,也带动了当地养殖户增收致富。目前全县羊存栏约有2万只,从事羊产业养殖场(户)561个,其中规模场3个,主要集中在乌烈、叉河、十月田等镇。今年以来,乌烈羊肉产量达568吨,产值达5970万元。

本文Hash:5b69f6436b3f2f8f394b738902cae06322d0659d

声明:此文由 沐 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