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综合规划与政策典型案例:构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引领新片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新片区)的设立,是肩负着新时代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鲜明态度、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任,对于协同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尤为重要。

因此,新片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构建以“三线一单”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在规划编制、产业准入、环评等管理领域,强化资源环境准入约束。同时,先行试点“三线一单”跟踪评估和更新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三线一单”落地实施,强化引领作用。

建章立制,充分发挥“三线一单”的源头预防作用

相关部门在新片区规划编制各阶段,均注重与“三线一单”的充分衔接,确保规划成果符合底线约束要求。在新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及部分产业规划中,“三线一单”的要求均得到较好体现。

在项目准入阶段,新片区管委会建立了产业项目落地前的三级审查流程。园区开发主体或镇政府实施告知初审,从用地指标、产值、工艺先进性及污染治理水平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初审;新片区投资促进中心实施汇总复审,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组织包含生态环境部门在内的多部门联合会商,并出具包含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的综合意见表。在告知初审、联合会商等多个环节,均将“三线一单”准入要求作为项目落地的重要前提,充分发挥“三线一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作用。

为切实发挥规划环评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新片区在规划环评编制及审查过程中,强化与“三线一单”的衔接,包括区域环境现状调查、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预测、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等环节。同时,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对有效落实规划环评的园区,可享受建设项目环评简化政策红利;对落实不力的园区,提出整改要求。通过这项政策,一方面简化环评流程,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新片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倒逼和激励园区重视规划环评,有效发挥规划环评准入机制。

为推动“三线一单”在新片区规划建设中更好的落地实施,新片区先行试点开展“三线一单”实施跟踪评估。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及新片区管理实际,聚焦重点区域、领域,从管理机制衔接“三线一单”情况、环境管控单元落实“三线一单”情况等方面构建跟踪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部门调研及意见征询、资料分析、现场踏勘、遥感影像分析等多种方式,系统、科学、客观地评估新片区各领域落实“三线一单”情况,总结应用案例、实施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推动新片区更好的落实“三线一单”要求。

为更好保障和指引新片区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项目落地,新片区先行试点,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启动编制的契机,适时启动新片区“三线一单”调整细化研究。对照新片区“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战略定位,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审视新片区规划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明确环境质量底线及底线约束下的环境容量、污染物允许排放量;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优化“三生空间”(生态空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布局,适当更新环境管控单元,提出分类环境准入要求。通过更新细化工作,更好的发挥“三线一单”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的源头约束及指引作用,助力新片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片区的试点探索,也为“十四五”全市建立“三线一单”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重要经验。

产业发展更绿色,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以来,在推动新片区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成效逐渐显现。

在优化空间布局方面,“三线一单”针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沿江1公里区域、优先保护岸线、产城融合区等特殊保护区域或重点管控区域,提出了生态环境布局优化和准入要求。新片区规划、项目准入等环节严格执行上述要求,使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及生活空间得到有效保护,生产空间得到有效管控。

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环境效率方面,“三线一单”以底线为约束,针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提出了准入要求。针对特斯拉、重型燃气轮机试验基地等排放量高的项目,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出更严格的污染控制要求。通过严把准入关,特斯拉项目进一步削减80余吨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燃项目进一步削减100余吨氮氧化合物(NOx),提高了各类排水多级使用率。

除了有力助推产业绿色发展,新片区通过严格落实“三线一单”,还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一方面,“三线一单”作为各类单元环境管控的重要依据,在单元有效落实“三线一单”及规划环评要求、守住底线的前提下,可享受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政策,在环评形式、内容及流程方面实现简化,大幅提升环评效能。另一方面,“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在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审批中,有效提升了审批科学性,为环评审批下放后“接得住”提供有力支撑。

“三线一单”有效落地应用,生态环境质量随之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2019—2021年,新片区大气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各类污染物年均浓度全面达标,新片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优于全市水平。近5年来,新片区市考断面和主要界河水质改善显著,考核目标达标率和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优III类水体占比78.0%,优于全市水平。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程度持续提升,公众对产业园区的环保投诉以及环境行政处罚数量持续降低。

                                                             临港新片区二环带城市公园

【动态】上海临港新片区三所在建幼儿园最新进展抢先看

临港建设公司目前正

打造三所各具特色的幼儿园

服务于临港新片区基础教育

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下

三所幼儿园的最新进展!


11-01幼儿园

独特奇幻风格  塑造城市亮点


11-01幼儿园位于临港新片区主城区PDC1-0102单元C2、C5街坊11-01地块,东至云皓路、南至铃兰路、西至11-02地块、北至11-02地块,周边毗邻万达钻石湾、中铁建员工生活基地、悦达小区、保利铃兰公馆等社区。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所16班规模的幼儿园,总建筑面积约9442.74㎡,总投资约8287万元,预计2023年4月25日竣工交付。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项目建成后将打造一所多元开放、人文绿色、地景融合和充满奇幻感的幼儿园,展现未来教育趋势、激发儿童想象力并能塑造成城市区域亮点,进一步丰富临港主城区教育资源配套。



05-01幼儿园

“风车”设计  提升城市形象


05-01幼儿园位于位于临港新片区主城区PDC1-0302单元04、05街坊05-01地块,东至C05-02公共绿地,南至C05-02公共绿地,西至叶菊路,北至玉柏路。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所21班幼儿园,总建筑面积11471㎡,总投资约10500万元,预计2023年4月竣工交付,建筑整体采用“风车”造型。目前,项目已完成二次结构施工和区文明工地验收工作。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周边社区教育配套,打造城市形象界面,有助于临港新片区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国际新城。



万祥镇B0303幼儿园

打造国内一流  力争教育高地


万祥镇B0303幼儿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祥镇,东至B0304地块,南至B0301地块,西至B0302地块,北至W10路。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所16班规模的幼儿园,总建筑面积约8074.25平方米,总投资7825.24万元,预计2023年4月30日竣工交付。目前,项目已迎来主体结构封顶

项目建成后将打造一所一流的、现代化、实验性、示范性配套幼儿园,力争通过未来十年的努力,打造临港新片区的教育高地。



3所幼儿园进展可喜

预计明年全部竣工

基础教育未来可期



上海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纪要

8月20日,上海举行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介绍临港新片区三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以及下一步的总体考虑,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介绍《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叶霖霖、市交通委总工程师李俊豪、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一)

  临港新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为此专门编制了《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出台了多项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建立机制、倾斜资源、倾斜政策,强力推动临港新片区建设,这些都为新片区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临港新片区成立三年来,始终牢记嘱托,以“五个重要”为指引,紧扣“四个打造”的工作目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兑现了“三年大变样”的承诺,呈现出了生气勃勃、如火如荼的新临港。成立三年来(2019年至2021年),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3%,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1-7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8%。经济指标只是一个结果,临港三年来的重要发展成效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紧扣打造“开放新高地”,在若干重点领域制度创新上率先实现了新突破。国务院制定的《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任务基本完成,国家、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出台各类政策260余项,通过改革形成典型制度创新案例87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36个,“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正逐步形成,制度创新成果正持续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二是紧扣打造“战略增长极”,在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上取得了新成效。高水平举办顶尖科学家论坛,先后引入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交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平台等14家高水平科技创新机构。包括“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在内的七大特色产业园区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沿产业项目。三年来,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4200亿元,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三是紧扣打造“城市样板间”,在建设具有“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现代化新城上开启了新篇章。国际创新协同区、滴水湖金融湾等重点功能区域开发加快推进。对外交通更加快速畅通,对内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周全,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形态已经初步显现。

  四是紧扣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地”,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展现了新作为。启动全国 个区域性人才企业年金计划,在国内人才引进落户、外籍人才停居留、人才安居保障方面实施了更大程度的优惠。建立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集中行使市、区两级1215项行政事权,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极大提升了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临港新片区的重要竞争力。

  过去三年,临港新片区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接下来要乘势而上,再创辉煌。下一步要“对标‘五个重要’的指示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跃上新台阶”。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着力:

  一是更加着力于制度创新,让高水平开放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最大红利。围绕“五自由一便利”,实行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在跨境金融、离岸贸易、数字经济等若干重点领域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到“十四五”末,建立起更为成熟的“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在制度型开放上形成更多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初步建成国际认可度更高、竞争力更强的自由贸易园区。

  二是更加着力于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让先进制造业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根本基石。聚焦“重点前沿产业”,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特色发展、集群发展,快速提升区域产业发展能级。到“十四五”末,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速25%。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聚集人工智能企业500家,产业总规模超500亿元。

  三是更加着力于科技研发,让科技创新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临港实验室、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引进培育一大批国家、市级研发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载体,让临港不断生长出更多科技型企业,让科技创新成为临港新片区最闪亮的名片,让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到“十四五”末,力争引进培育8家以上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实验室,30家新型研发机构,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更加着力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让“五型经济”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特色亮点。大力发展保税研发、保税制造、保税维修等新兴保税业务,积极发展跨境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业态,全力发展人工智能、软件等数字经济产业,高水平建设好洋山特殊综保区、滴水湖金融湾、滴水湖AI创新港,快速提升临港新兴产业发展能级。到“十四五”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2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超过800家,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5%;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50%。

  五是更加着力于现代化新城建设,让智慧、低碳、韧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全力推动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全域开放,搭建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场景。结合氢能产业发展,推动主城区公交、市政特种车辆全部实现氢能化。以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为目标,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字化建设交付、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化集中监管,切实增强城市安全运行、防范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到“十四五”末,6.5平方公里国际创新协同区全面实现数字孪生运营,并向全域拓展;骨干道路车路协同覆盖率达到100%,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50%。

  六是更加着力于“筑巢引凤”,让人 成为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启动实施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兴金融等高端产业,让各类人才在临港分享发展机遇,成就人生梦想。继续完善高水平基础教育、医疗、文体等城市公共配套功能,让各类人才在临港体味到生活的舒适和幸福。制定更大力度的人才支持政策,让各类人才在临港收获满意和贴心。未来三年,临港新片区将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让临港成为“创业者的城,就业者的家”。

  临港新片区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将鼓足干劲,用激情和智慧创造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新奇迹,为把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一项重大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临港新片区建设提出的“五个重要”指示要求,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临港新片区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

  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上海先后两次出台市级支持政策文件,即《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今年再次制定《若干政策措施》,主要目的是以解决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痛点堵点问题为导向,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在市级事权范围内最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制度探索,助力临港新片区更好成为全市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若干政策措施》主要聚焦“三个坚持三个突出”。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本市事权。在地方事权范围内,聚焦临港新片区功能打造和项目落地遇到的问题,推出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二是坚持效果导向,突出重大项目。围绕产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项目三大领域,从产业发展全链条、项目落地全生命周期出发,谋划改革措施,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三是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城市功能。围绕临港新片区“产”“城”“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目标,在综合交通体系、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人才落户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提出一批支持政策。

  《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23条任务举措。

  一、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水平。共5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提升高端制造业能级,加强国际氢能谷、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动力之源等重点园区建设;建设滴水湖AI创新港,培养AI创新生态;深化国际数据港建设,探索建设国家数据跨境流动试验示范区;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更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和功能平台布局临港新片区,推动一批科研院所、高校研究院、产学研转化平台、保税研发中心布局临港新片区。

  二、强化城市功能基础,进一步完善独立综合性城市功能体系。共8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临港集疏运中心、市域铁路南汇支线,加快启动建设小洋山北侧作业区相关工程、大芦线东延伸等项目;完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基 础设施,推动航空产业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建设临港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融合生长的未来数字孪生城;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城市,建设临港风光气储示范区;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上海产教融合示范区;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引进上海优质中医资源建设三级中医医院;打造大都市旅游目的地,支持临港新片区承办国际、国内文化节展和顶级赛事活动。

  三、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要素供给。共10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政策,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重点扶持用人单位推荐权;推动技能劳动者在新片区高质量就业,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引进专属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人才子女就学服务,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提升人才管理工作政务服务效率,将“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服务人才范围从A类工作许可证扩大至B类;提高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性,外籍人才凭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临港新片区定点医院享受网上挂号预约医疗等服务;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为重大项目建设紧缺急需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绿色通道”服务;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支持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融资机制创新,支持临港新片区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发行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加强临港新片区资源性指标统筹,以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为导向,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适度优化产业用地转让管理,符合条件的园区平台公司物业直接转让比例可适度上调。

  上海将坚持把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任务作为全市改革重点,抓好政策的落实落地,对政策推进情况开展动态评估,持续放大政策实效,推动临港新片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改革创新发展。


——END——

本文Hash:a490ec80a35c554525802bbd5418159486dead16

声明:此文由 小辣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