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热带特有、世界特有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着怎样的生态景观?

导读: “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这里是海南岛的生态制高点。 中国特有、热带特有、世界特有! 海南长臂猿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是建立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每一个国家公园,都是中国的符号、世界的珍宝。它们,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如果说海南是中国南海千万年间地质活动凝练出的一座冠冕,那占海南岛面积约1/7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是冠冕上的明珠。 一提到热带雨林,恐怕大家第一反应都是亚马孙。但其实,在中国海南,有一片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不相上下的

“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在这里,五指山、黎母山、霸王岭等山脉纵贯海南岛南北走向,撑起了海南的屋脊;而人们口中“清又清”的万泉河,与南渡江、昌化江一起,铸造了 “海南水塔”。

这里是海南岛的生态制高点。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座动植物联合搭建的“生物多样性王国”,虽然面积还不到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五,但拥有全国约20%的两栖类、33%的爬行类、38.6%的鸟类和20%的兽类。 这片热带雨林里,海南苏铁、伯乐树、坡垒等国家级的植物珍宝随处可见,雨林磅礴而时刻生发的生命力,更是养育了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孔雀雉等珍贵野生动物。 海南热带雨林惊人的生物多样性,足以撑得起三个词:

中国特有、热带特有、世界特有!

这片中国独有的岛屿型热带雨林宝藏,背后藏着一个个野生生物保护的奇迹故事。比如,世界上最孤独的灵长类物种——

海南长臂猿

海南长臂猿的名字,恐怕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尽管这个名字里的“海南”和“长臂猿”都是人们熟悉的词汇。这种不知名的灵长动物,曾在2002年第19届“国际灵长类大会”上被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灵长类第1位,当然,这可一点都不光荣。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岛上真正的“原住民”;名副其实的国宝,比大熊猫还稀少,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目前仅存的四大类人猿之一。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国有林场的建立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以及人们打猎的传统削减了它们的族群,到上世纪70年代末,它们就只剩下2群、7到9只了。 1999年,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海南长臂猿的命运迎来曙光。人们种下8万余棵果实为长臂猿喜爱的本土植物,搭建绳桥供长臂猿迁移……如今,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到5群35只,它们桀骜雨林的英姿,正在逐渐回归。 去年,海南长臂猿也成为了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吉祥物,并命名为“元宵”。 吉祥物“元宵”的形象由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设计,一公一母两只海南长臂猿组成。母猿名为“元元”,谐音“猿”与“圆”,有圆满和团圆之意。公猿名为“宵宵”,取自消博会首字,寓意消博会将成为国内消费转型升级和消费回流的重要平台,也彰显着海南正致力于打造成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坚定信心。 除了海南长臂猿,在热带雨林中,每一种生灵都是大自然澎湃生命的折射。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是建立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

这些活生生的国家宝藏并不遥远,早已以各种形态进入我们的生活。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哪?有哪些游玩景点?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东起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自保亭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跨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万宁9个市县。

主要景点

五指山——因其五峰形如手指而得名,这里是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为保护这些珍稀动植物而设立的五指山自然保护区。

鹦哥岭——因过去漫山遍野飞舞着羽毛绚丽多彩的鹦鹉而得名。鹦哥岭主峰的奇特和险峻美,可以领略四季不同的景观美;仰望元门红新瀑布的激流和壮观,两岸森林景观的变化,能直观体会到人工林演替到次生林的生态变化在南开,有清澈的溪流,美丽的鱼类,还有黎、苗族的风土人情,更能体验民俗文化的特色。

尖峰岭——因其主峰形似尖刀而得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季雨林、山地雨林、山顶苔藓矮林等类型。是我国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无论在具体的科属组成、结构特征和外貌景观等方面与东南亚热带的山地植被都极为相似。

 
 

霸王岭——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部,这里有闻名遐迩的海南长臂猿、奇特的水文景观、巧夺天工的奇石怪岩、神秘无比的洞穴构造、漫山遍野四时烂漫的各种花卉和浓郁的黎族风情。

 
 

吊罗山——这里不仅有“海南第一瀑”---枫果山瀑布,还有网红瀑布---大里瀑布、石晴瀑布和未起名大小瀑布上百个,享有“梦幻雨林 百瀑吊罗”、“吊罗归来不看水”的美誉。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产业化成果逐步展现

    浇水、梳根、摆盆……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镇什会村兰花基地里,务工已经6年的村民王香理,正熟练地打理着一盆盆兰花。

什会村邻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兰花资源,花卉种植企业在这里发展热带兰花产业。以前在家务农的王香理来到基地后,收入“涨了一大截”,除了供孩子上学外,生活开支还有不少盈余。

“去年算账,从事兰花种植的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3500元。”五指山万泉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光明表示,“村民收益增加的同时,还有效减少了国家公园内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守住了‘绿水青山’。”

自2019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探索建立“两山”理论实践基地,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化。

在霸王岭片区,为了有效维护生态的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5座装机总容量6230千瓦的小水电站被陆续拆除,生态流域恢复原状,更多水生物得以回归和繁衍生息。热带雨林美景和海南长臂猿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游玩。附近村民借此开起旅游客栈、农家乐和餐饮店,农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也广受欢迎。

在五指山片区,依托国家公园生态资源优势,森林旅游产业得到发展。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等一批雨林周边村落,开发出黎族文化、热带雨林、茶旅融合发展线路。2022年,毛纳村旅游收入达597.59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我们正在布局‘园内园外’‘山上山下’协同发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说,近年来海南不断谋划五指山、吊罗山、鹦哥岭等片区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规划建设,编制出台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纲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及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以指导国家公园及周边生态产品的科学、合理开发。

如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红利让周边村民喜上眉梢、甜在心头。一系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始在各片区推广。

“目前,我们正在做兰花短视频科普和直播带货。”谢光明说,“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线观赏、感受雨林之美的同时,也助力当地百姓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