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非遗游海南!走近土法制造的甜蜜事业——土法制糖技艺

导读: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 土法制糖技艺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第九期 土法制糖技艺 视频观看方式 土法制糖技艺 以甘蔗为重要原料,采用传统方法生产糖的技艺 遵谭镇土法制糖 儋州白马井土法制糖 遵谭镇土法制糖 万铺糖寮 儋州白马井土法制糖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是一个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千古传承,流转不歇,作为公共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至关重要。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南省群众艺术馆(海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匠心打造,推出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

,将非遗与现代表现形式相结合,以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海南非遗魅力!本系列宣传片一共40期,每周推出一期。

土法制糖技艺

细软滑溜,鲜香味美,色香味俱全的海南粉,充满着记忆里家的味道。在上一期《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中,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南粉烹制技艺的精细手艺。今天,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第九期

,让我们继续美食之旅,去看看甜蜜诱人的

土法制糖技艺

。该技艺于2009年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视频观看方式

土法制糖技艺

冬天是海南甘蔗收获的季节,也是做糖的好日子。海南土法制糖技艺指的是

以甘蔗为重要原料,采用传统方法生产糖的技艺

。该技艺主要流传于海口遵谭镇、儋州白马井镇等地,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海南土法制糖技艺,以

遵谭镇土法制糖

儋州白马井土法制糖

最为典型,在制糖细节上略有不同。

遵谭镇土法制糖

图片
海口市遵谭镇位于海南省羊山地区,制糖业兴旺,历史上有“

万铺糖寮

”之称。遵谭土法制糖,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奇珍的土法秘制的糖最为出名。 遵谭镇土法制糖工艺包括榨汁、过滤、煮熬和风干四道工序。

儋州白马井土法制糖

图片
儋州市白马井镇地处海南西部,是海南传统制糖的主要产地之一。白马井镇学兰村的吴小健的糖寮完整地保留了祖上制糖的传统技艺。 儋州白马井土法制糖工艺包括了榨汁、过滤、煮熬、凝固、起糖、成糖六道工序。 土法制糖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仪表,没有参数,没有计量,仅仅依靠制糖师傅的肉眼观察及心得经验完成,制糖师傅的手艺体现在每一个环节的火候中,制成的土糖,颜色为红褐色,含在嘴里,有浓浓的香甜味。  

走进非遗,体验多彩海南!带你了解海南粉烹制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等核心内容,记录着各地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视听纪录技艺,以影像传承文化,《走进非遗,体验多彩海南》专题系列片,践行初心使命,砥砺非遗传承,展现海南之美。

天还没亮时,海口大大小小的早餐铺就开满了全城,热气腾腾的早餐唤醒了人们的味蕾,包子、油条、小米粥……当然还有海南最有名的小吃——海南粉。

海南粉起源于福建闽南,相传是由一位以加工米粉为生的陈氏居民迁居后带到澄迈老城,而后逐渐遍布全岛。如今,海南粉在海南海口市、定安县和澄迈县等城市的日常饮食中较为普遍,也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征吉祥长寿的珍品,属于海派菜。2009年,海南粉烹制技艺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粉烹制技艺包括海口海南粉烹制技艺和陵水酸粉烹制技艺,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海口海南粉的烹制技艺。海口海南粉的烹制技艺包括制作粉丝、配料、卤汁和腌粉四个步骤,传统的发酵制粉工艺和独特的腌制做法,延续着“老海南的味道”。

制作粉丝:粉丝的制作要经过发酵、打米浆、压出米团、挤米粉、煮米粉、冷水浸泡七个步骤,需要一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制作配料:腌制一碗海南粉,新鲜的配料是美味与否的关键。正宗的海南粉腌制前要先制作配料。配料制作有炒牛肉、豆芽、酸菜,炸酥油角、炸花生米、捣芝麻末、炸蒜头油等。

制作卤汁:将水煮开后,加入竹笋条,煮熟后加盐、味精、蚝油、生抽等调料,再把水和淀粉混合成水淀粉,缓缓倒入热锅中,不断搅拌、沸腾即可。

制作腌粉:制作腌粉是海南粉烹制技艺的最后一步。取适量粉丝,加入酱油,花生油,淋上制作好的热乎乎的卤汁,然后依次放入豆芽、酸菜、芝麻末、酥油角、花生米、牛肉、牛肉干、蒜泥、葱花、香菜等配料。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海南粉便制作好了。

芳香四溢,细软滑溜,海南粉烹制技艺的内核,追求的是食材在搭配上的完美融合,它代表着海南饮食文化的一种韵味,呈现着别样的海南风情。

跟着非遗游海南!海南黎族这项传统技艺,在经纬线上跃动着神奇~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是一个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千古传承,流转不歇,作为公共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至关重要。 烟波浩渺,万木争荣。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浩如烟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淀。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南省群众艺术馆(海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匠心打造,推出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

,将非遗与现代表现形式相结合,以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海南非遗魅力!

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第一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被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经纬线上跃动的神奇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妇女利用棉、麻等天然纤维制作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所使用的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用手捻纺锤、单锭脚踏纺车纺纱,用植物染料等天然材料对纱线或面料进行染色和整理加工,用腰机织造,用色线在面料上刺绣装饰图案等重要技艺类型和环节。 该技艺以絣染、双面绣、麻纺织、单面织、双面织等腰机提花织锦最具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四大工序:

纺线,把棉花脱籽,抽棉丝捻成线,再绕成锭。纺线主要使用手捻纺轮、脚踏纺车等工具。

染色原料多为植物染料,将假蓝靛、姜黄茎、苏木、落葵子等植物的根、茎、皮、叶,通过发酵、水煮、泥埋等方法,将渍好的麻匹或纸绕好的棉纱、布匹染成色黑、黄、红、褐、深兰等多种颜色。

织布工具主要为腰机。黎族的腰机是一种古老的织布工具,织者席地而坐,腰系织机腰带,双足踩住经轴,梭子在经线间来回穿梭,并以机刀打紧,织出密实的织品。

刺绣主要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在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构图的思路进行穿刺,绣成各种彩色图案。 经纺染织绣四大工序制成的黎锦是黎族同胞以布为板,以梭代笔的神奇画作。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女子内心的坚守,它穿越历史先河,是黎族人民对传承祖辈文化最好的承诺。

非遗小知识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特点是活态流变和非物质的属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