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展览上新!来海南这个博物馆看“绿色黄金”

导读: 茶 唐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这里孕育出世界最早的茶树,远古时期即已被发现和利用,至今在云、贵、川一带仍能看到参天的野生大茶树。它植根于中国大地,经历了从药用、食用,慢慢扩展成为饮用的漫长过程,经过时间的沉淀,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在水与火的淬炼中,变得醇香、甘甜。
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元稹
古人尤爱茶,或爱茶香中平淡安稳的岁月,或爱品茶时的苦涩与甘甜……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形成,饮茶之人皆为上层贵族、士人。 唐朝时期,茶文化兴盛发展,茶叶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宋朝时期,茶文化盛行,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市井百姓,都极其喜欢饮茶。 …… 从袅袅茶烟中闻见千年余香,悠久的饮茶文化随着时间,与茶一同,变得更加甘醇。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中国茶叶的美名也随着中西交往远播海外 唐代始,经由东海起航线,茶叶外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17世纪后,航海技术的发展促使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茶叶也传往更遥远的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以神秘的东方古国为起点,中国茶叶经过一道又一道的繁杂程序,被装进茶箱,漂洋过海驶向大洋彼岸,从中国的山区走向欧洲人的茶桌,开始了“入欧”的漫漫旅程。 清同文行 茶叶箱 直到18世纪20年代,随着欧洲饮茶之风的盛行,茶叶逐渐成为远洋商船的重要货物,取代丝绸成为了输入欧洲的主要商品。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从中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茶叶,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打开了西方消费者市场。 然,中国茶叶的加工工艺、植茶技术、饮茶方法、茶事礼俗、精美茶具等等,亦在欧洲展现出不俗的东方韵味,并遍及世界各地,茶香所至,蔚然成风…… 茶,是包容的,它带着东方故事,走进异国他乡后,便逐渐融入异域文化,在异国生根、繁衍、蔓延,开出似锦繁花。世界茶文化的篇章,由中国书写在前,笔墨酣畅淋漓;其他国家与地区提笔在后,风格独树一帜。各种涓滴细流,终汇成茶文化的巨川,奔流不息。
《在巴黎滕布尔宫的英式下午茶聚会 》局部
18世纪20年代以后,茶叶超过丝绸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商品,被誉为这条海上贸易通道上的“绿色黄金”,“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海上茶叶之路”。这片绿色的茶叶,成为了中西双方贸易的核心,撬动了一个时代。
人类文明史表明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茶叶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产生交互信息的一个独特符号,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中国的一个独特载体。
许是历史的偏爱中国茶叶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呈现出青春蓬勃的姿态
三百多年后的今天,茶叶在这条海上贸易通道上的身份不仅仅是贸易的对象,更是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纽带,它将背负着新的使命,开创更为精彩的将来!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绿色黄金——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展将于11月19日在8号展厅正式开展。 让我们一同前往展览,一品茶韵。  

2023年上海博物馆有哪些展览

2022年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而上海博物馆官宣了2023年六大重量级特展,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时间也出来了,详情见下文,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期待的展览吧!

1、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

2022年12月17日—2023年1月1日

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

为庆祝建馆七十周年,上海博物馆将再次打开秘藏数十载的缂丝瑰宝《莲塘乳鸭图》,为民所共赏,这是朱克柔所缂唯一一件巨幅传世作品,是极为稀见的中华瑰宝。朱刚,字克柔,尤善缂丝绘画作品,独创“朱缂法”。本幅缂丝画以院体画风的春夏间生趣盎然的莲塘实景画为底稿。全幅缂丝彩色丰富,层次分明,丝缕细密适宜,技法高超,花卉虫鸟惟妙惟肖,堪称古往今来缂丝绘画之杰作。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原为庞元济(1864—1949)旧藏,其后人在1952年捐赠后入藏上海博物馆。

2、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2023年1月17日—2023年5月7日

此次重磅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二个展览,献礼上海博物馆馆庆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强阵容的欧洲美术史展览。

展览将以教科书式的方式,通过精选52件/组展品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史,横跨400多年的美术史。展品中囊括了各个时期的巨匠名作,包括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马奈、莫奈、梵高等。

3、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

2023年1月18日—2月26日

上海博物馆大厅及中国历代绘画馆

2023年是癸卯兔年,上海博物馆将于春节期间举办“玉兔精灵”兔年迎春特别展览。展览以上海博物馆5件兔形象馆藏文物为主,包括西周双兔车衡饰、唐白釉兔、元水晶兔、清禹之鼎《侍女三兔图》轴以及清玉兔支神,并向山西博物院和衢州市博物馆分别借展晋侯墓地青铜兔尊以及史绳祖夫妇合葬墓出土的南宋青玉兔镇纸,以飨广大观众。

南宋青玉兔镇纸(衢州市博物馆藏)

兔在古代有祥瑞、机敏的美好寓意。此次迎春展文物的品类多样、造型丰富,或坐或伏,须毛毕现,宛如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兔精灵”。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青铜兔尊、水晶兔等在兔类题材的文物中都属少见,水晶兔更是发现自上海松江区的圆应塔地宫。

4、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暂定名)

2023年4月—7月

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

宋元时期,文化发达,典籍宏富,堪称中国典籍发展的黄金阶段。依托于手写传抄、雕版刷印以及刻石拓印,中华文明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广泛地传承和长足地发展。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宋元古籍,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批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上海博物馆预定于明年4月把馆藏宋元古籍60余部呈现给国内外的广大观众。这也是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举办的古籍专题特展。展览分三个板块,分别展示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类型的宋元古籍。

5、与时偕行:金石传拓的技艺(暂定名)

2023年4月—7月

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

金石是中国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记录有大量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交流其中的内容,中国的古老智慧演化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历经时代变化许多金石原件早已消失破损,通过传拓留存下来的拓本资料为我国历史文化留存和传承做出着重要的贡献。本展以传拓技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通为主题,分为“文化传承的实用 艺”,“拓墨入画的艺术表现”和“金石传拓的传承保护”三部分,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要内容,同时借展上海图书馆多件珍贵藏品,共计50余件。相信能为观众带来一次增进对传拓技艺了解的独特体验。

6、“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长江下游早期文明大展”(暂定名)

2023年7月—10月

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展览系列的第二展将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展览计划汇聚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大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带领观众穿梭时光,走近凌家滩、东山村、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遗址,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讲述中国自己的“文明”故事。这也是国内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地呈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丰硕成果。

上海博物馆近期展览2023

近日上海博物馆公布了2023年度展览计划,将推出包括“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玉楮流芳等展览,具体详情如下。

瑞色凝光:上海博物馆秘藏缂丝莲塘乳鸭图特展

2022年12月17日—2023年1月1日

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

为庆祝建馆七十周年,上海博物馆将再次打开秘藏数十载的缂丝瑰宝《莲塘乳鸭图》,为民所共赏,这是朱克柔所缂唯一一件巨幅传世作品,是极为稀见的中华瑰宝。朱刚,字克柔,尤善缂丝绘画作品,独创“朱缂法”。本幅缂丝画以院体画风的春夏间生趣盎然的莲塘实景画为底稿。全幅缂丝彩色丰富,层次分明,丝缕细密适宜,技法高超,花卉虫鸟惟妙惟肖,堪称古往今来缂丝绘画之杰作。南宋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原为庞元济(1864—1949)旧藏,其后人在1952年捐赠后入藏上海博物馆。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2023年1月17日—2023年5月7日

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此次重磅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的第二个展览,献礼上海博物馆馆庆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强阵容的欧洲美术史展览。

展览将以教科书式的方式,通过精选52件/组展品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欧洲绘画史,横跨400多年的美术史。展品中囊括了各个时期的巨匠名作,包括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马奈、莫奈、梵高等。

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

2023年1月18日—2月26日

上海博物馆大厅及中国历代绘画馆

2023年是癸卯兔年,上海博物馆将于春节期间举办“玉兔精灵”兔年迎春特别展览。展览以上海博物馆5件兔形象馆藏文物为主,包括西周双兔车衡饰、唐白釉兔、元水晶兔、清禹之鼎《侍女三兔图》轴以及清玉兔支神,并向山西博物院和衢州市博物馆分别借展晋侯墓地青铜兔尊以及史绳祖夫妇合葬墓出土的南宋青玉兔镇纸,以飨广大观众。

兔在古代有祥瑞、机敏的美好寓意。此次迎春展文物的品类多样、造型丰富,或坐或伏,须毛毕现,宛如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兔精灵”。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的青铜兔尊、水晶兔等在兔类题材的文物中都属少见,水晶兔更是发现自上海松江区的圆应塔地宫。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

宋元古籍展(暂定名)

2023年4月—7月

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

宋刻《梅花喜神谱》(上海博物馆藏)

宋元时期,文化发达,典籍宏富,堪称中国典籍发展的黄金阶段。依托于手写传抄、雕版刷印以及刻石拓印,中华文明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广泛地传承和长足地发展。

宋写本《妙法莲华经》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宋元古籍,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批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上海博物馆预定于明年4月把馆藏宋元古籍60余部呈现给国内外的广大观众。这也是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举办的古籍专题特展。展览分三个板块,分别展示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类型的宋元古籍。

与时偕行:金石传拓的技艺(暂定名)

2023年4月—7月

上海博物馆第三展览厅

金石是中国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记录有大量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交流其中的内容,中国的古老智慧演化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历经时代变化许多金石原件早已消失破损,通过传拓留存下来的拓本资料为我国历史文化留存和传承做出着重要的 献。本展以传拓技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通为主题,分为“文化传承的实用技艺”,“拓墨入画的艺术表现”和“金石传拓的传承保护”三部分,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要内容,同时借展上海图书馆多件珍贵藏品,共计50余件。相信能为观众带来一次增进对传拓技艺了解的独特体验。

“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长江下游早期文明大展”(暂定名)

2023年7月—10月

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崧泽文化家猪陶塑 上海崧泽遗址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展览系列的第二展将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展览计划汇聚长三角三省一市各大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带领观众穿梭时光,走近凌家滩、东山村、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遗址,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讲述中国自己的“文明”故事。这也是国内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地呈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丰硕成果。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