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雅
一提到苏东坡,人们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其诗人,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工程师等等多重身份,这用一个现代网络词来形容,妥妥的一枚“斜杠青年”。这样多才多艺的一个人,却拥有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
苏东坡为官40多年,所任之处包括杭州、安州、徐州、黄州、惠州、儋州在内15处以上的地方(见东坡行踪示意图),1079年,“不合时宜”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这是他遇难的开始。1080年贬至黄州,1094年贬谪惠州,1097年贬谪儋州,苏东坡这一路上可谓是被越抛越远,越贬越荒。
海南是苏东坡遭贬的最后一站,这里乃古代蛮荒之地,境况极其荒凉,生活极端艰苦,对于被贬之人而言,这里不是“桃花源”,而是“一去一万里,生度鬼门关”。苏东坡临行前交代了后事,已做好生无还期的准备,到达儋州后,他发现生活困苦远远超出了想象,“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几乎是生活的常态。
好在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不论谪居何处,他都能随遇而安,将贫困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生趣盎然。在黄州,苏东坡把瓦砾密布的荒野叫做“东坡”,牛、镰刀、锄头等农具就是他的笔墨纸砚,他还发明了“舌尖上的美食”--东坡肉;在岭南惠州,一道火烤羊脊肉降生,一首“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让其成为了惠州荔枝的代言人;在儋州,这里连书籍都看不到,苏东坡与儿子苏过经常动手抄书,在其与朋友的千封书信中,现代网络用语--“呵呵”出现共计四十余处,殊不知原来苏东坡才是使用“呵呵”的鼻祖。
苏东坡还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他的高光时刻不在庙堂之高的朝廷,而在那些颠簸流离的岁月之中,用其自己的话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谪居儋州三年,苏东坡关心民生疾苦,下基层,开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的饮水问题;与百姓亲切交往,倡导“咨尔汉黎,均是一民”;救死扶伤,劝导百姓以药治病,并破除黎人“杀牛祭鬼”的陋习。最为重要的是,苏东坡授业与海南学子,开创了海南教育之风,让这块“蛮荒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他培养了海南第一个举人姜唐佐,之后才有了儋州人符确考中进士的历史。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虽身处逆境,但乐观豁达,他始终秉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理念,亲力亲为,为百姓办实事,用其“润物细无声”的大爱造福人民,千年来,海南人民都不曾忘记这位叫做苏轼的儿郎。
本文Hash:28ed25169aae8801a5ecaa59a4bb4b3ea89cfc74
声明:此文由 小辣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