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这种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有着十分厚重的文化积淀。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中国人最重要的食俗就是吃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海外。
在海南,尤以儋州粽子最为出名,每年的端午节还未到,儋州的大街小巷就已经摆满了大锅,大姐们都在熟练地包粽子。在新鲜青翠的粽叶上,铺上一层薄薄的优质糯米,腌制好的当地肥瘦相间的黑猪肉,再配上当地最有名跑海鸭蛋,一个粽子的配料就齐了。不过会吃的儋州人还会加上更多的配料,干红鱼、干鱿鱼、干贝等海货,丰富了粽子的口感,让整个粽子更有层次。
煮熟的儋州粽子,剥开粽叶就已经闻到一股清香,轻轻咬上一口,体会香糯与猪肉的融合,再一看晶红的咸蛋黄淌着油脂,亮晶晶的,早已食指大动,怎么可能会放过这流油的咸蛋黄呢,吃完一个粽子,生活简直完美!
儋州粽子色香味俱全,且所有食材绝对保证原生态,没有任何的人工添加,现已成为海南畅销的地方特产之一。
相传,北宋时,一代文豪苏东坡谪居儋耳,创制的“东坡粽”别具风味。东坡连续三个端午节都在儋耳度过,每年除了用传统的猪肉包粽,还教当地人包豆子粽、干鱼粽、虾仁粽、鸭蛋粽等,并以此类粽子作下酒菜。大文豪都爱的粽子,你怎能错过。(平时也会有,但一般端午节前后比较多。)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