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第四期:东坡笠制作技艺

导读: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第四期 东坡笠制作技艺 东坡笠制作技艺 东坡笠制作技艺 选竹、起笠顶、绕笠咽篾、收笠顶 选竹 起笠顶 绕笠咽篾 收笠顶 ·非遗小知识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记忆的承载体,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是一个民族千年智慧的结晶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千古传承,流转不歇,作为公共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传统文化生命的延续至关重要。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南省群众艺术馆(海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匠心打造,推出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

,将非遗与现代表现形式相结合,以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海南非遗魅力!本系列宣传片一共40期,每周推出一期。
开口、打磨、上弦、组装,在盛夏的余晖中,椰胡声古韵悠扬,传颂着波澜的过往……在上一期《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中,我们一起感受了椰胡制作技艺那源自百年沧桑的指尖艺术。今天,

《魅力海南·多彩非遗》系列宣传片第四期

,让我们一起到山野竹林中,看看那独特的编织艺术——

东坡笠制作技艺

。该技艺于2005年入选第一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坡笠制作技艺

以竹子编制而成的东坡笠,其前身可追述至1000多年前。相传,北宋文坛泰斗苏东坡来到海南以后,十分喜爱这里的竹笠,为了纪念苏东坡,海南人民就把竹笠命名为东坡笠。

东坡笠制作技艺

,指的是用竹篾、藤条、芭蕉叶、葵叶、笠油等材料,经手工制作成笠帽的技艺。纯手工编织的东坡笠,工艺精湛独特,外形古朴精致。 东坡笠编织方法奇特,不用提前搭架,斗笠的形状、大小、密度,全凭手艺人的经验和感觉。主要工序有:

选竹、起笠顶、绕笠咽篾、收笠顶

选竹

三年以上的白竹为首选,经过多次破竹,晾晒,最后成型的竹篾长约50厘米,宽0.2厘米,厚0.1厘米。

起笠顶

采取压一挑一的方式,将对角固定,框出多个六边形。加入竹篾,一圈又一圈,重复操作,逐渐扩大笠框的边缘。

绕笠咽篾

选取约10米长,0.2厘米宽的竹条,一圈到底,用竹篾固定。外圮篾、内圮篾即内外层,作为圆周的大硬篾,以单独固定东坡笠内外层的形状。在东坡笠内外层加入葵叶与芭蕉叶,固定好东坡笠内外层,用签甲篾巩固笠沿。

收笠顶

插满四根竹蔑,铺入葵叶和芭蕉叶,用白藤从下往上,编织到笠顶。最后将桐油均匀的涂抹在笠帽上,使东坡笠光滑美观,防虫耐用。
竹编岁月,生活之美。东坡笠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独特的编织技术,蕴涵了精湛的海南民间文化,是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非遗小知识

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以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多彩非遗 · 魅力文化 海南东方“韵”技艺活动精彩纷呈

东方“韵”

传承技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5月30日,东方市2022年“中国旅游日——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主题月系列活动第八站→东方“韵”传承技艺——东方非遗文创产品展在东方市白查村及文化广场同期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创化工作的开展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回应。此次活动以旅游+非遗的模式,旨在传承东方非遗文化,开拓非遗文创产品市场,让更多市民游客们感受到东方非遗文化底蕴的深厚和蓬勃的生命力。

在整个五月份,东方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结合旅游的六大元素串联本地的旅游、文化、体育、农业等资源。为市民游客打造多种类型的活动,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朋友多角度爱上东方市,助推东方市旅游文化发展。

当天上午,夏日的灿烂阳光洒满白查村这座古老村落,在村落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黎族优秀建筑技艺的载体——白查村船型茅草屋,聆听了讲解员讲述白查村黎族人的生活风貌,观赏了现场展陈的一系列非遗文创产品,孩子们在活动中跟随泥陶老师,学习制陶技艺并自己动手尝试制作各种泥陶。

傍晚时分,文化广场上的灯光点亮了本次东方非遗文创产品展的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朋友们聚集于此。活动通过一系列的黎族文创产品展示、图文资料展示以及黎族织娘现场演示黎锦纺染织绣技艺的形式,多方位展示东方非遗文化,让更多市民游客在了解东方非遗文化的同时,更为东方非遗文创产品拓宽渠道、打开市场。让东方非遗文创产品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中,“动”起来、“活”起来。

传承人在用独特的技艺方式

书写着传承故事

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光彩

走进非遗,体验多彩海南!带你了解海南粉烹制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等核心内容,记录着各地区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视听纪录技艺,以影像传承文化,《走进非遗,体验多彩海南》专题系列片,践行初心使命,砥砺非遗传承,展现海南之美。

天还没亮时,海口大大小小的早餐铺就开满了全城,热气腾腾的早餐唤醒了人们的味蕾,包子、油条、小米粥……当然还有海南最有名的小吃——海南粉。

海南粉起源于福建闽南,相传是由一位以加工米粉为生的陈氏居民迁居后带到澄迈老城,而后逐渐遍布全岛。如今,海南粉在海南海口市、定安县和澄迈县等城市的日常饮食中较为普遍,也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征吉祥长寿的珍品,属于海派菜。2009年,海南粉烹制技艺入选第三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南粉烹制技艺包括海口海南粉烹制技艺和陵水酸粉烹制技艺,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海口海南粉的烹制技艺。海口海南粉的烹制技艺包括制作粉丝、配料、卤汁和腌粉四个步骤,传统的发酵制粉工艺和独特的腌制做法,延续着“老海南的味道”。

制作粉丝:粉丝的制作要经过发酵、打米浆、压出米团、挤米粉、煮米粉、冷水浸泡七个步骤,需要一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制作配料:腌制一碗海南粉,新鲜的配料是美味与否的关键。正宗的海南粉腌制前要先制作配料。配料制作有炒牛肉、豆芽、酸菜,炸酥油角、炸花生米、捣芝麻末、炸蒜头油等。

制作卤汁:将水煮开后,加入竹笋条,煮熟后加盐、味精、蚝油、生抽等调料,再把水和淀粉混合成水淀粉,缓缓倒入热锅中,不断搅拌、沸腾即可。

制作腌粉:制作腌粉是海南粉烹制技艺的最后一步。取适量粉丝,加入酱油,花生油,淋上制作好的热乎乎的卤汁,然后依次放入豆芽、酸菜、芝麻末、酥油角、花生米、牛肉、牛肉干、蒜泥、葱花、香菜等配料。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海南粉便制作好了。

芳香四溢,细软滑溜,海南粉烹制技艺的内核,追求的是食材在搭配上的完美融合,它代表着海南饮食文化的一种韵味,呈现着别样的海南风情。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