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俗,幸福满足 不能免“俗”

导读: 竹竿之舞,点燃篝火共迎佳节 黎族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 山兰玉液,一饮而尽唇齿留香
黎族是最早居住在海南岛上的原始居民,年代的久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尽管没有文字,但人们的口口相传,让这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世代薪火相传。黎族人民生活淳朴简单,珍惜并崇尚自然,这种幸福满足只要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便可窥得一斑。

竹竿之舞,点燃篝火共迎佳节

跳竹竿亦称“跳柴”,每每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庆贺丰收的时候,在黎族的大小村落,人们点燃一堆篝火,围着火堆,通宵达旦地跳竹竿舞庆祝。早期的竹竿舞是由女子扶竿击节,男子来跳,后期则发展成为男女都能跳。 竹竿舞的动作并不复杂,各种舞步动作都能在黎族人对生活的认知中找到所指。舞者在排列成“井”字和“米”字型的竹竿中间步履轻盈,跟着明快的节奏一进一出,阿妹好似欢快的小鹿在山间跳跃,阿哥则上演着日常的生活秀,磨刀、筛米等情景……让人浮想联翩。

黎族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

民歌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出现在黎族生活里的场景,都是黎歌的灵感源泉。无论是传唱千年的古老民谣,还是即兴创作的流水小曲,黎族男女老少都能随口成调,生活仿佛就是一场音乐剧。 遇到心仪的对象,对歌无疑是黎族阿哥表白的最佳方式,凭歌寄情,传情达意。正如黎歌新唱: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相见才有味,好久不见真想见,见到阿妹心欢喜……

山兰玉液,一饮而尽唇齿留香

传说黎族先祖水神楠和他的妻子偶然发现南椰嫩心置于土坛中数日,便可制作出醇香醉人的南椰汁液,不但香甜可口,常饮更可使身体健壮。后来,楠的子孙在父辈的基础上对此法进行改良,用山兰糯米代替南椰嫩心,酿制出更芳醇的山兰酒,称之为“biang”。黎家人常言,山兰玉液一饮消食去滞,数饮愈伤生肌,常饮驻颜长寿。据闻黎家妇女生产之后,都会饮用此酒以滋补养身,祛湿防病。 山兰米是世界上仅存的野生山稻,白色山兰稻酿出的“biang”酒温润乳白,紫色的山兰米由于花青素的存在,酒色呈浓烈的紫褐色,口感则更加醇厚,一饮而尽唇齿留香。黎族人向来有“无酒不成敬意,无酒不撑礼”的说法,来到海南,一定别忘了尝一尝这绝无仅有的山兰玉液。   黎族民俗丰富多彩,竹竿舞表达的是对造物主的感恩,洋溢着奔放的热情;民歌唱出了民族流淌千年的点滴,唱响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兰米酒醇厚的香气下蕴藏着黎族人民深厚的情谊,一饮而尽却意犹未尽。黎族人民之“俗”,俗在幸福,俗在满足,俗在感恩,俗在向往。来吧,踏入海南的黎族村落,一起当一回“俗人”又有何不可?

海南风俗之习俗乐东婚俗

        久居城里,民俗风情已淡出我们的视野。前段时间回乐东乡下参加亲戚婚礼,半夜里去迎亲,难得遇上一回。乐东传承古崖州文脉,当地婚俗也有诸多讲究。

  洗头

  女子出嫁前一天称为“洗头日”,女方家大宴宾客也在洗头日。在这一天里,新娘要洗头,洒水,开额,修眉,绞面,收拾整洁,容光焕发。而这一系列的女工需由生辰八字相匹配的长辈来完成,由谁来洒水(即往额头上弹几点水花),谁来开额(绞额)都是有讲究的,就连坐向也有讲究。

  开额也算是女子的一种成年礼,日子设定在出嫁前一天。开额之后意味着已长大成人,往后从一而终。

  搭棚

  迎娶新娘前一日,男方家是搭棚日。这一天,男方家庭院搭起棚架,张灯结彩,布置新房,贴红双喜,仿佛盛大的节日,为迎娶新娘、大宴宾客作好充足的准备。

  中午,有一个仪式要举行,就是挑槟榔。从族里选出年长的妯娌8或10人(取双数图吉利)挑槟榔、大米、圆饼等礼品到女方家,用竹箩筐装置,上面盖上写着“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字样的竹匾。祭祖,鸣炮,主婚人致辞,说大吉大利的话,然后才挑担子出门去。女方家以同样的仪式迎接,并以好酒好菜盛情款待。

  摘媳妇

  摘媳妇,就是迎娶新娘。“摘”这个字很有深意,有采摘果实之意,蕴含着等待爱情成熟的过程。

  迎亲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叫“摘亲”,往往由新郎的嫂子,或族里的女性来担当,是迎亲中的领队。她领着新郎走在前面,手捧槟榔盒子,把新郎领到女方家长面前,敬上槟榔,尽婆家礼仪。

  新郎偕同新娘敬拜岳父岳母后就可以把媳妇“摘”走了。新娘子出门时候有再多的不舍也千万不能回头,因为那样有将来会悔婚、离婚的忌讳。

  新娘子被“摘”回来后,只能在新房里待着,不可与大家共餐,不能在众人面前大声说笑,就连吃饭也是避开人群悄悄进行的。若有进入新房的客人,须微笑着敬上槟榔,柔声细语,侍奉茶水。

  安床

  起轿出发迎亲后,男方家里要开始启动一个安床仪式。

  其实,婚床之前就已经安置好,只是仪式启动时再稍微移动一下床脚,然后放置绣着鸳鸯的枕头、被褥等床上用品,再在床上摆放用红纸条圈住的糯米团一对,在床头贴上“安床大吉”的红色字幅。鸣炮后,让族里小男孩立刻爬上床去抢吃,并在床上滚几滚,期待早生贵子,旺丁添福。

  捧茶

  入夜,灯火通明,夫妻在天地桌前拜天地,在庭前拜父母,再登高堂拜祖宗,然后对拜。天蒙蒙亮,八方宾客前来喝喜酒,场面热闹,喜气洋洋。临近中午,客人渐渐散场后,还要举行一个仪式——捧茶。

  夫妻在主婚人指引下再次拜堂,家里老小济济一堂,新郎领着新娘挨个介绍长辈并敬上槟榔,捧上茶水,长辈赠以红包,新娘此时也会回赠自己带给夫家的礼物,如给婆婆赠送的往往是一双精致的尖头绣花鞋子。晚辈是不够资格接受捧茶的,只能在一旁看热闹,但也有礼物。

  “唱官”(唱歌)

  摘媳妇回来的当天晚上也是极为热闹的,犹如举行盛大的派对,伴郎伴娘共聚一堂。年轻人闹洞房,花样百出,欢声笑语不断。村里的老年人会聚集过来听“官子”(歌曲),这一天晚上男方家还会请“官公”(男歌手)、“官母”(女歌手)来“唱官”,一唱一和,曲调或高亢激烈,或婉转悠扬,歌词内容关乎爱情。

  乐东九所、黄流一带 传承崖州文脉,“官公”“官母”唱的是民间流传、大家耳熟能详的崖州民歌。

  和门

  迎亲第二天,叫和门日(也称为回门日),就是新郎新娘双双返回娘家的日子。

  回家路上遇见行人,无论老少,新娘子都会敬上槟榔,礼貌待人,娘家聚集族亲,准备好酒好菜款待女婿。

  回门当日,夫妻酒足饭饱后一起返回婆家,开启新日子,婚礼到此便告圆满结束。雨量100至180毫米);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水30至50毫米,局地超过60毫米,并伴有8至10级雷暴大风。

海南黎族民俗纪录片《织锦上的黎族》第四集:人与祖先

《织锦上的黎族》

播出平台:

海南文旅频道(20频道)

播出时间

: 首播时间为20:30,重播时间为当天23:50,次日17:15。

第四集:人与祖先

海南省民族研究所所长 黄友贤:“黎锦的主体纹样,它是以人纹为主,这是一种祖先崇拜的象征,传承的黎族原始的宗教观念,就是人过世了以后,他灵魂还在阴间生活着,所以他有时候就是以阴阳的人纹来体现,阴间祖先跟阳间子孙有联系的这么一个意思。”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传承人 王金梅:“这个衣服是旧的了,是我妈妈那年代的衣服,这个也是代表我们沙土,走路去的那个地方,然后下面这些都是人纹。”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传承人 黄桂琼:“(人纹)我们黎话叫做‘jiangmei’,像这‘jiangmei’,她上面带着头钗,是分作女人,这个人纹,他头上戴那头冠,就是分为男的。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 罗文雄:“黎族的妇女过世,她一般都要穿自己的那个民族服装,那么民族服装上、筒裙上、上衣上,它都有那个人纹在上面,如果你不穿民族服装不文身,那么你死后你不能入祖归宗,祖先不认你的。”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容亚美:“那时候就是奶奶过世了,我就做梦,奶奶(在梦里)把一条裙子给我看了,她就说你到时候就做(学)这种的反面的,我小的时候就做那个正面的嘛,后来奶奶(在梦里)就把一条裙子,秘密地织给我看,我就做着梦(听到),亚美你以后学这种反面的,你就厉害了。” 在黎族的村寨、村口或者村边,都会有几颗大榕树,在黎族人的观念里,认为榕树可以聚拢一些福气,而福气,主要是聚拢祖先魂在里边,希望祖先魂来保佑村寨,给村寨带来福气。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嗨游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